这是一个事实:很多人毕业以后,就没有再碰过英语。除了看美剧或者玩游戏时记住的哪些“崩豆”式单词,像:“what the f**k, man~?”,“Go,Go,Go!!!”,“Fire in the hole~!”等以外,学过的英语已经都还给了书本。
其实,大家都清楚地知道掌握一门外语对“跳槽”、“升职加薪”的重要性,没有谁不想提高自己的英语(外语)水平。
但是,迫于种种原因,不管是内因还是外因,很多人就是迟迟不能拿起一份英语学习材料,真正的“万事开头难”。
然而,我认为:工作以后的人不但能够重新拾起英语的学习,而且能够通过持续学习取得很大的成功。因为,我自己曾经就是那些“认为”英语很重要,但就是没有“开始”的众多人当中的一个。
后来,我开始了“自学英语”的行动,并把这个行动一直“持续”到现在。那么,
一、你,为什么就是开始不了?
1、“没时间”。
很多人一直认为英语学习,需要像学校里一样,每天花“专门”且“整块”的时间去阅读、查生词和背单词。而职场中人,尤其现在“加班”属于家常便饭的背景下,很难保证每天能有“固定”且“整块”的时间用来专门干一件事情,更别说专心致志的学习一门语言了。
公平的是,每个人每天都拥有24小时。除去我们8小时工作,8小时睡眠,2小时通勤,2小时处理家庭杂务,2小时花在吃饭洗漱上以外,每个人至少还有2个小时的相对整块自由支配时间。更别说,周末可以自由支配的整块时间会加倍。
这样算下来,你一个月有70小时的时间可以用来学习任何你想要的知识和技能。
“没时间”只是一个观念误区,“没精力”才是背后的实质,因为回到家后,你把时间消费在了“王者荣耀”为代表的游戏上、“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体上、或者陪伴家人孩子上,时间被消费的同时我们的“精力”也被消耗殆尽。真正是每天都会忙的“精疲力尽”!
而只要注意自己的时间和注意力“黑洞”,把不知不觉中“失去”的那些时间精力加以利用,你实际是有时间去自学英语的。
2、“没动力”
“没动力”的主要原因是:看不到希望。
首先,不知道学习明确目标,也不知道多长时间才能达到“那个”目标,这是99%的人不把时间花在学习,尤其是英语学习这种“长跑”项目上的“内因”。
是的,任何人都很难沿着一条不知道终点的路持续走下去。我们的那个“本能”会不时的告诉自己:反正也到不了终点,那么辛苦干嘛?不如坐下来歇歇,玩会游戏再睡上一觉。
一想到:听,说,读,写四项需要练习,并且完全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即使一时冲动,从某一项开始实施了,也因“学习方法”有问题而很快碰壁,想要“自学英语”的那一丁点儿小冲动,被狠狠浇上一盆冷水。
而人类本能的“畏难”心理作用,会让你一碰到“难点”会不自觉的“放大”这个要面对的问题或困难,从而退回到不去“碰”困难的“舒适区”里继续你那些“玩游戏”、“看大片”等轻松“心灵”之旅。
很多马拉松名将,在赛程中普遍采用“切分”的办法去拆分跑步目标。他们通常会克制自己去想象终点的遥远,而是把眼前较近的某个“建筑物”当做“终点”,等他们到达第一次设定的“终点”后,又会设定下一个“终点”,这样在5-6次的变换阶段性“终点”后,他们能够轻松的完成比赛。
所以,在开始尝试的时候你也应该这样“切分”学习的目标,降低“自学英语”的“心理”难度。
如果不是参加TOEFL,IELTS这样的考试,可以从听、说、读、写四项中,选择一项或两项对你来说难度最小的科目作为开始。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我的建议是:从“阅读”开始,因为1、听、说、读、写四项里面“读”和“听”两项属于“输入”,对所有人都是最容的内容;2、多年的学校英语学习经历,让我们最擅长的就是“阅读”能力。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增加“听力”练习。
根据同样的原理,在开始“阅读”的时候,也要根据你的“实际能力”去设定“终点”和“拆分”阶段性的目标。
首先,就像刚开始尝试跑马拉松的人,都会把完成“半马”——半程“马拉松”赛事,作为第一个目标一样,对于自己“阅读”的终点不可设置的“太远”,即要首选难度低的阅读材料。
其次,在完成阅读计划过程中,刚开始一段时间每天要把“任务量”定的低一些,后面逐渐把“任务量”定的高一些,这样就越读越有“信心”。
从我的经验看,半途而废的“自学英语”者中90%是因为:“高估”自己的英文水平,进而把目标定的更高,英语实际能力不匹配学习材料难度,导致学习进度一再“延期”,最终自信心受打击太大而自动放弃。
相反,如果你的计划、目标设置合理甚至比自己目前的“英语水平”偏低,没有关系而且并不丢人。
如果,你很容易就完成一天的阅读材料时,你就会信心“爆棚”,动力满满的去完成下一个目标。就拿我自己来说,已经毕业10年没有接触英语,刚开始拾起英语时,居然还幼稚的认为自己至少是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而仅从简单的单词测试水平看,我当时的英语已经降回高三时的水平!
3、“没目标”
习惯应试教育的人,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但失去了最终考试“分数”的衡量,就会变得茫然无措。
我认为,尽早脱离这种“应试模式”,学会完成目标设定和自我激励是一个进入社会工作的人,必须学会的“基本成长机能”之一。
在“自学英语”这个问题上,你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究竟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后就可以认为取得成功了呢?比如,读一篇国外类似“读者文摘”杂志上的文章还是能够听懂BBC、CNN的英语广播节目?
学会如何给自己设定一个“恰当”的“小目标”,是自学英语的前提。
这个“小目标”因人而异,需要个人去探索他自己的“需求点”。
二、难么?不难!是你错误的设定了目标
人,很多时候是被自己“吓”而住不敢行动的。
一个深深的疑问:在学校学了十年没有学明白的科目,我能靠自学成功么?
答案是:能!
多年英语学习的经历,造成你感觉它很难学。
很多时候,你是拿自己现在的英语水平去和母语是英语的老外比,去和电视节目里面的“同声传译”人员比,去和网上论坛的各种英语考试高分“大神”比。相比自己当下的英语水平,这无疑是在“潜意识”里把自己的目标定的太高了,任何人都很难短时间达到这个目标。
再加之,学校里长达6-10年英语学习却只让你到通过英语4、6级考试的水平,让多数人形成了“英语实在太难学了”的观念。
如果,把能够顺畅阅读一篇美国小学2-3年级课文的英语水平,作为你学英语成功的衡量标准,你还会觉得英语难么?应该很多人都会有自信能够在3个月内达到“小孩子”的阅读水平吧!
如果,把能够记住并运用300个常见单词,作为你1年的英语学习目标,你还会觉得英语难么?我相信又会有很多人,绝对的信心满满的去背这300个单词吧?
而以上这两个例子说的英语水平实际并不低:美国小学2-3年级课文已经接近英语4级阅读水平;以我的经验300个单词,考虑每个单词的多个“意思”和“词性变化”,达到能够运用的水平相当于词汇量累积达到1500个生词的水平。
而反过来,如果让你3个月重新考过英语4级和一年背下来1500个单词,你就会觉得很难完成。
你看,稍微变化一下说法,内心对学英语“难度”的抵触情绪是不是就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所以,“难”一方面是借口,另一方面是自己“吓唬”自己的结果。
三、为什么要自学?
原因是,我们多数人从小就没有自学过,“吃”的都是别人嚼过的“馍”。
自学能力,甚至“零基础”的自学能力绝对是成年人社会生存法则里最重要的一条。
回想一下,工作以后再没有哪个“老师”会对你工作中需要掌握的“技巧”和“门道”倾囊相赠。那些对你最重要那些知识和工作技能都是靠自己“偷偷”学来的吧!
笑来老师的公号是:学习学习再学习。
他曾特意发文解释过这个名字的含义,并非“持续不停的学习”的意思,这句话的断句应该是这样:学习(如何)学习,再学习,即“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在进行深入学习”
你看,笑来老师把先习得“学习方法”看得多么重要。对于要完成自学英语的任何人,首先要做的的一件事,不就是去“研究”和“确定”那个叫“英语”的东西的“内容”和如何获得这些内容的“方法”吗!
这不就是:学习如何学习英语,再去学习英语!
总结一下,之所以你没有能够开启“自学英语”原因是:认为自己没有时间,认为“学习英语”太难,认为英语不可能通过“自学”完成。如果,仔细“研究”以上这些“自认为”的看法背后的真实原因,你就会发现这三个原因只是你的“借口”而已。
下面这位叫Sid Efromovich,曾在TED做过演讲,他自己只3年时间就习得了3门外语,他一共掌握了包括中文在内的7种语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