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与弗洛伊德、荣格齐名,深深影响人际关系学大师戴尔•卡耐基等人。他的代表作有《自卑与超越》等。
本书以青年和哲人对话展现很多智慧的观点,通俗的表达出阿德勒复杂的心理学与实际的关系。整本书围绕一个观"人是可以改变的,世界极其简单。“”阿德勒认为世界的不一样在于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或者感觉 不一样,比如井水的温度是18度,但冬天喝夏天井水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改变的不是井水的温度,是我们的感觉。
观点一:愤怒是可控的
愤怒是瞬间爆发的带着目的的情绪,既然带着目的就说明是为了愤怒而愤怒。比如面对父母的唠叨,你突然的愤怒是为了制止父母的行为。你的愤怒是为了达到某个行为而产生的,所以就可以理解我们本可以不愤怒,但我们选择了用愤怒的方式去处理问题。
观点二:不喜欢自己是害怕人际关系受伤害
总是喜欢责备自己,并且怀有某一种观念的:如果我怎样怎样就好了。这样的想法是担心自己不受欢迎,而先自我责备,以避免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你下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而达到不喜欢自己的目的。最后阿德勒希望我们敢于改变自己,相信“我们都走在一个并不存在的纵轴的水平面上,我们不断向前迈进并不是为了与谁竞争,我们的价值在于不断的超越自我”。
观点三:用结果解释过去
这里阿德勒不认同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的影响,他认为是用现在的结果解释过去。在现在生活中舒适圈,你感受到舒适,也就是获得某些心理上的满足。一旦要改变,未来因为未知,就可能会遇到可怕的境地,所以你拒绝改变,不断现在去解释过去,阿德勒认为过去是不存在的,是我们自我构建的精神世界,我们缺乏的是改变自我的勇气。一个家庭同样同样经历的童年不一定有同样的性格,对待过去也有不同的解释,所以过去是自我构建的景象。阿德勒认为“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了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我们未来的是此时此刻的自己,所以不要因为以前存在内心的恐惧而拒绝改变现在,从而让每一个现在成为遗憾的未来。
4.课题分离
如果结果是别人承担我们就不能过度干涉,如果课题是我们的,我们就要努力做好,这件事是谁的课题那就看结果由谁承担。就像学习这个结果由学生承担,所以这个课题就是他们的,作为老师就是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课题属于自己,所以今天学生搬进高三楼的时候我提前在黑板上写下了“自己的人生自己掌握”。准备了班会课题:脚踏实地,顺其自然。还收集了高三学生给他们的建议。今天这节班会课感觉良好,用心做的事情结果都不会差
阿德勒认为一切烦恼来自人际关系。如何更好的处理自己与自己,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最佳的方法是保持“课题分离”,分清我们是否干预他人的课题,割舍别人的课题,认真活在当下;其次要敢于面对自己,不要过于在乎他人的眼光,而是鼓励人们用行动去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