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科学,解释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指导我们的实践活动。
所以说,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生活中的任何活动,都伴随着心理现象。
我们通常所说的,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记忆、思维、想象等等,都是心理现象,或者说叫心理活动。
比如,鲁迅先生所写的《祝福》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但是我总觉得不安,过了一夜,也仍然时时记忆起来,仿佛怀着什么不祥的豫感,在阴沉的雪天里,在无聊的书房里,这不安愈加强烈了。不如走罢,明天进城去。福兴楼的清炖鱼翅,一元一大盘,价廉物美,现在不知增价了否?往日同游的朋友,虽然已经云散,然而鱼翅是不可不吃的,即使只有我一个……。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了。
这段就是典型的心理描写,详细地说自己的后悔和不安,觉得好像在鲁镇待不下去,想要告辞的急切等等想法,从侧面叙述了作者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作者对中国社会未来的彷徨和反思。
这是鲁迅先生自己的心理活动,是他对中国社会在辛亥革命之后,千千万万的社会底层妇女,被封建礼教迫害,被周围人的冷漠和看热闹的心态伤害等等,这种种现象的痛恨与鞭挞。
这让我想起了,在美国波士顿犹太人屠杀纪念碑上,德国新教牧师马丁.尼莫拉(Martin Niemoller)留下的短诗:
当纳粹来抓共产主义者的时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当他们囚禁社会民主主义者的时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社会民主主义者。
当他们来抓工会会员的时候,
我没有抗议;
我不是工会会员。
当他们来抓犹太人的时候,
我保持沉默;
我不是犹太人。
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
已经没有人能替我说话了。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自己和世界,同时让自己更好地与自己与别人与世界和平共处。
只有适应了社会,对社会抱以善意和变通,才能在其中如鱼得水,不受难为和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