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知道,这是一个快速迭代升级的时代。为了更好的存活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丛林里,我们渴望快速进化,喜欢类似于《***21天速成》到《***必读》之类的所谓一些方法论。我们希望通过这类知识迅速补上自己知识体系,思维逻辑的不足。但是我们从中得到的东西几近于零,甚至因为这类知识而感到更加的焦虑。我们忘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这个世界从来都是越轻易得到的东西越不值钱。面对快速进化的渴望,我们应该做的是要耐心,请相信,所有的进化都建立认知能力上,这需要我们提高学习能力,认真构建自己的底层思考模型,锻炼深入思考能力。
30)不是所有观点都具有同等价值。每个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请小心采纳一些人的观点。因为同样一件事情,如果是优秀业绩的人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讲更有说服力,更能接受事情的真相。因此不要对所有的观点一视同仁,即浪费了精力,也会使我们离真相越来越远。当然我们需要对所有的观点持开放的态度,而核验这些观点的通用原则:你是否能承担自己的责任?(隐含是否承担的起)。不为自己观点负责任的人的发言是不可信的。
30a)能力层级不仅需要与观点优先原则相一致,更是后者的必然要求。这是为了提高团队效率。让每个人为了某个问题逐一讨论显然与时间管理相矛盾,这样做能让工作高效完成显然是不可能的。每个人的核心能力不同,让一些人主动放弃一些低价值的工作,把珍贵的时间放在最核心的能力上,团队效率会更高。
31)思考自己和别人的可信度。可信度是指某人观点可信赖的程度。可信度是无法准确评估的,有时也需要分人分事,区别对待。我们只是需要知道,可信度高的人对于我们决策更具有参考价值。这需要我们多问“我为什么要相信您呢?”以及“我为什么要相信自己”自我有时是最大的障碍,它不是不自信,而要求自己多几个维度去思考问题。
31a)在想发表意见的时候,问问自己,是否拥有发表观点的权利。如果自己在这个问题处理上有过成功的经验,那么就可以发言。反之如果只是抛出自己观点,且自己不为这个观点的实施负责,则不要发言。
31b)若有人多次解决悬而未决的问题,面对质疑也能讲得头头是道,这种人的观点最可信。
当然,每个人的观点可信度可以看到几乎都是与他的能力相匹配的,对于一个观点可信度的评估也需要是动态,因为能力在不断的变化。
31c)如果有人问你一个问题,首先要考虑自己是不是能够解答这个问题的人。
32)为了“意见统一”,花再多的时间与精力都不为过,因为这是最有价值的投资。为观点排出优先级,是为了提高时间管理效率,但也防止因此造成沟通质量的下降。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