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一年一度的传统大节——新年,正在向我们悄悄走来。
从前面双十一的销售数据来看,今年的销售量只有去年的一半左右,而且拼多多的销售量已经位居第三了。
从这两项数据,个人认为,大家消费更加理智性,消费观念更加成熟。
再则,可以看出,大家的消费都在降级。
已经从淘宝降到拼多多,毕竟拼多多上的价格更加实惠。
今年的节日,应该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
首先,企业都在缩产保命。说明销售量肯定是不好的。
其次,个体都在消费降级。如同今年的双十一,由往年大家都在买的上千的羽绒服,改成了今年双十一销量最大,只有两三百的冲锋衣。
除了冲锋衣好打理之外,更重要的是实惠。
除此之外,还看到,东北高校的学生们,网购一百块钱左右的军大衣。
当然,也有他们购买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一件一两千的羽绒服,需要他们积攒数月。
而一百块钱的军大衣,他们可以支付得起。
这也可以说明现在人的消费观念的转变,越来越理智。
同时,说明人们手中有钱也不花。你再降息,我也坚决不花的韧性。
“每逢佳节倍财亲”。每一个节日,无论富有与贫穷,都在尽最大程度准备年货,尽最大力量花出全年的不少资金去备货。
但是,过节,对于不同群体,他们的受益程度是截然不同的。
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过节,表面上喜气洋洋,有些人的内心深处,苦不堪言。
但是,又与何人说?
因为过节,对穷人来说,是消费,是财富的损失,他们是消费群体。
但是,对于百分之二十的人来说,是创收,是窃喜,因为他们是生产商,销售方,是收割百分之八十的人的极佳机会。
立场不同,受益不同。
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二八定律。
过节是百分之八十的人被百分之二十的人收割。
每逢佳节,都是财富快速流动的时刻,每年春节的GPI也都是全年最高的。
因为每个人都在助力GPI,从嗷嗷待哺的婴儿到垂暮之年的老人,无不“疾风知劲草”般的速度,在竞争着,比赛着,争相向销售方,送出自己辛苦的“奖杯”。
所以,春节是财富从消费方的口袋流向生产商,销售方口袋的时刻。
需要消费的群体是“每逢佳节倍财亲”,因为他们需要钱来消费。
而销售方,生产方则是“每逢佳节数钱累。”
所以,大家还是理性消费,理性过节,珍惜自己的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