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家园】
侠梦(10法)
书生意气几时还,梦枕星河半月弯。
借问倚天谁拔出,偷来行侠济人间。
问并蒂(10法)
满塘倒映夕阳楼,蝶戏荷田未了愁。
欲问青莲何并蒂,根泥脉脉水悠悠。
夜安静(11法)
无聊泼墨已千行,忍见登窗白月光。
为问风尘凌乱夜,无人烟处卸佯装。
春归(11法)
东风过岭就新衣,杨柳婆娑绿意扉。
试问故园今日事,满城烟雨布生机。
找灵感(12法)
山入青天半夜霜。月笼溪水满沧桑。
几人收景寻诗意,不复邀来笔底忙。
思(12法)
墨客文章独自吟,青天不识假高深。
谁言千古多风雨,梦入神机伴客寻。
例词:
第10法:第三句用“借问”、“欲问”、“试问”、“为问”等字作起,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如:唐•高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其下并著以“何”、“谁”等字,以明其所问之事,而第四句则答之之词也。
如:唐•高适《塞上闻笛》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汪本《舟中有成》
故乡南望渺无涯,水面云深日又斜。
欲问浮生何所似,试来风处看杨花。
第11法:第三句亦用 “为问”、“试问”等字作起,以三四两句作连属诘问语,故“无”、“几”、“何”、“谁”等字著在第四句,而不在第三句。
如:唐•杜牧《秋浦途中》
潇潇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雨岸浦。
为问寒沙新到雁,来时还下杜陵无。
宋•苏轼《又和景文韵》
牡丹松桧一时栽,付与春风自在开。
试问壁间题字客,几人不为看花来。
第12法:以第三句作诘问语,用“何”、“谁”、“几”、“安”、“那”等字作起,或以第四句作答。
如:唐•白居易《魏王堤》
花寒懒发鸟慵啼,信马闲行到日西。
何处未春先有思,柳条无力魏王堤。
或并第四句亦承上句一气作问。
如:明•陆容《题画》
林屋重重枕野塘,水花千顷一归航。
何年了却公家事,来趁山人几日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