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前提是理解。养孩子就像种植物一样,只有了解种子的类型、习性、生长节奏以及规律,才可以找到适合植物生长的方式去养育。因此,选择多了解孩子的身心和大脑的发展规律是非常有必要的。就像我们经常说的: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在养育过程中,不断复盘反思。孩子像花儿一样,最后成长成什么样的样子,那么便由他决定。生活有很多种,没有那种是绝对的错或者是绝对的对。
玛丽亚·蒙台梭利说:”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并不是在大学,而是我们的生命之初,也就是从出生到六岁的这个阶段。” 这其中又可以把孩子成长阶段分为0-3岁以及3-6岁。孩子的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的需求和表现。刚出生时,孩子需要的温暖、食物和睡眠,之后会抬头、翻身、爬、走。现在我们的孩子即将三岁,我们无法为孩子更命运,但可以在我们有限的资源内,给孩子提供适合的环境。正如儿童教育学者王人平所说:生活本身才是最重要的教育。
作者 阿尔瓦罗·毕尔巴鄂是一位神经心理学家和三个孩子的父亲。他通过自身的学习和家庭生活中的运用相结合来我们分享他的养育孩子这项艰巨任务所得到的经验与教训,让同为父母的我们从中学习,在养育的路上可以稍微轻松和愉快一些。
本书分为四部分,我们可以分为两方面:第一方面理论与工具; 第二部分:实践:情商与智商,这里分享下我的学习心得。
教育的意义是对孩子的大脑进行开发,我们所期待的目的是大脑实现自主工作,完成自己的目标并且孩子得到自我满足。
“每一笔知识上的投资,总会的到最好的收益。”本杰明·富兰克林。 人类大脑发展最快的时间是孩子从出生到2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小娃娃都是拥有大大的脑袋的原因。孩子在一出生时就已经拥有了大约1000亿个神经元,这几乎会持续人类一生。
那么孩子的大脑与成年人的大脑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呢?区别在于神经元连接。当孩子每学会一样技能,大脑便增加所对应的神经元的连接。哪怕只是你的孩子看看你,也会反映神经元的连接。只要我们记住教会给孩子的一切都将可能在孩子的脑内神经元连接的方式来记录下来。
对左右脑的开发,便是对大脑的开发。左右脑在大脑的最外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大脑皮质“的地方,它被分为做半球和右半球。左半球控制右手的作用,它的特点是理性;右半球控制左手,它的特点是感性,看重感性。
三位一体的大脑:爬行动物脑、情感脑和理性脑。
如果你对一个1岁的孩子去讲道理,基本上没有什么作用。为啥呢?因为这时候的孩子的大脑正处于爬行动物脑的阶段位于大脑的最底层。试想一下,你对家里的宠物讲道理,它能懂么?想必不太容易。
大概3岁左右,孩子的理性脑开始在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这时候我们会发现孩子懂事儿,和她沟通便的容易,孩子基本可以控制自己的本能。但仍然需要家长的大量的投入时间、情感和耐心。
从书中可以学到哪些呢?
1.为孩子选择好的朋友。孩子的智力 50%是来自于基因,25%或许取决于玩伴和朋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孩子选择良友很重要,尤其是孩子小的时候,价值观并未完全形成。
2.本能的养育孩子。学再多他人的敬仰,那也是别人的。我们面对的是每个不同的个体。本能是上天给予我们的礼物。眼前的孩子比遥远的故事更重要。
3.设计和使用工具是大脑的特征。这是人类于其他动物大脑的区别,我们善于使用和发明工具。
4.过度的热情和保护是对孩子自信心的伤害。这点不太容易做到。不照顾怕孩子缺爱和安全感,用心照顾又是对孩子自信的伤害。以原则为基调,也许可以帮助我们。
5.最重要的一点:6岁前远离电子设备或者可以说限制使用时间。据研究,经常接触手机、平板电脑或者电脑的儿童比那些不使用这类电子产品的孩子更加易怒,注意力、记忆力和专注力也更差。它对孩子的大脑伤害极大。
最后,让孩子亲近自然。放学后,让孩子在公园里自由的奔跑或者参加体育运动也可以更好地放松身心、恢复能量,并且显著降低患注意力缺陷障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