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几段某枭的成功学视频,其中有一套很有迷惑性的观点。之后逐段简要复述视频中的观点,并用理性的视角加以讨论。
首先视频中提到,八卦其实是一个三角(虽然不知道为什么要提到“八卦”),对应人的三种类型——帅才、将才、惠才。在视频的定义中,每个人生来属于一种类型的才,但需要凑齐三才才能获得成功。其中,帅才具有领导力和人格魅力、将才具有执行力、惠才具有决策力和思维能力。
这一段的道理是有的,比如成功的一个集体确实需要有人来凝聚、有人来执行、有人来掌舵,但如果单纯把人分成这三类就十分幼稚且刻意。拿西游记举例,八戒扮演的就是一个在将(沙僧)、帅(三藏)、惠(悟空)之外的乐才的角色,而且另外三人也并不是恰好对号入座到三个人设之中。人的性格、发展、分工都千差万别,用简单的类别去给人贴标签,着实是肤浅。
之后,视频中教导道帅才看重美丑、喜欢美的事物、当帅的喜欢美女豪车云云;将才看重善恶、做事只看对错;惠才看重真假,少以真心待人。所以做帅的人应该努力“修掉”自己的丑,当将的人应该努力修掉自己的恶,当惠的人应该努力修掉自己的假,然后留下的分别就是真、善、美了。帅做不好成了匪,将做不好成了贼,惠做不好成了鬼。所以说,三才好的叫真善美,坏的叫匪贼鬼。
这一段就纯属生搬硬套,真善美要分给三个人来体现的话,那可就很危险了。美的人不真不善?还是真的人不善不美?善的人不美不真?想想就有点可怕。善于讲这套理论的人和乐于相信这套理论的人,多半对于“人”的理解都停留在宏观的理论层,乃至玄学层,没有真正走进过普通人甚至自己的内心世界。无知是最容易被利用的。
之后视频中甚至说神也逃不开三才的法则,佛是帅才、老子是惠才、孔子是将才,所以创立了释、道、儒三家,三才合一构成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所以三者合一而为神,中华民族才叫中华“神族”,中国才叫“神”州大陆。
这真的是震惊到我,诸子百家各有千秋,虽然最后儒释道三家成为了统治阶级青睐的思想形态,但这也只是代表这三家的竞争力比较强。更何况佛教本不是本土教,在佛教出现前的中国难道就瘸了一脚?而儒释道三家之所以成为主流,也是因为其思想中庸而平和,不至于对社会造成什么不良影响、激发什么民怨;儒家主张礼不下大夫,巩固封建统治;佛家主张克欲斋戒,也没什么叛逆精神;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更是无为。至于那些反对封建战争的墨家,力推法治企图颠覆封建人治社会的法家,和平时期没啥用的兵家,玩辩论颠倒黑白的名家,基本在秦一统天下后没多久就都被统治阶级压迫掉了。这些古时候所谓的儒释道,其实是一种封建时代在深入人心的统治手段,一种名为文明和道德的思维定势。如果这也算是“神”的话,那这也不比舞台上用绳子吊起来的机械降神好上多少了。
视频后面开始逐渐离谱,本来还说三才不能在一个人身上体现,后面开始说三才可以后天修成,而三才在身的女人,她们的老公往往身旁美女环绕。否则要不就说明妻子眼光太低,要不就是妻子不够优秀。不然老公哪怕身边美女如云,但还是会忠诚于妻子一人。
这就纯属胡说了,且不说三才为啥还能合到一个人身上,反正我要是个女的,老公每天周围一堆女的还不清不楚的,我先抑郁发飙为敬,我管你是魅力高还是侧面反应我眼光高,反正我先不乐意了是真的。我的老公是用来爱的不是用来显摆的。
还有许多很诡异的价值观,一个比一个离谱,讲着那些过时而又模板的案例,来证明一些很玄学而又很贴合那个听众群体的话语体系和三观的道理。以现在的互联网思维来考量其实你很容易发现其中的问题,但别忘了多数到现场去听这些讲座的人,可能本来也不是抱着批驳的心态去的而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去的,这样就更不容易在那些流于语言、转瞬即逝的话语中捕捉漏洞,从而被这种接连不断的价值观语言流慢慢洗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