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如镜,很多事情,很多抉择,我们都可以从历史的大尺度中,去寻求答案。从小我们被灌输着“忠孝仁义礼智信”的思想,然而当我们在读史的时候却发现,历朝历代的忠臣良将却总是难得善终,而那些佞臣奸徒却大多荣华富贵呢?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从小学习的信条,究竟还有什么意义呢?
一、昏君&忠臣&佞臣
首先我们要知道,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因此我们也不能以偏概全,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忠臣都不得善终,比如郭子仪、狄仁杰、徐达等等,也并非所有佞臣都安享晚年的,比如伯嚭、杨国忠、严嵩等等。但是整体而言,绝大多数的佞臣,结局都好于忠臣。
但是我们需要看当时的大背景,大凡出现佞臣当道,忠良横死的时代,几乎都是每个朝代最黑暗的时期,几乎离亡国已经不远。比如我们最熟悉的岳飞和秦桧,岳飞的功劳自不必说,但最后却以“莫须有”被杀害,秦桧却一直安然活到60岁,才寿终正寝,临死前的那晚甚至宋廷还加封其为建康郡王,还进其养子秦熺为少师,真是让无数人愤愤不平。
历史上的宋高宗天资聪明、博闻强记,而且还射术精湛、颇有勇力,可以说是文武双全的天之骄子,然而他因为私心,置国家大义于不顾,一味苟且偷安,冤杀岳飞,宠信秦桧,与金国媾和,成为一代昏君的代表人物之一,几乎不容洗白。
再比如比干时代的纣王,伍子胥时代的吴王,李斯时代的秦始皇等,这些忠臣被杀不久,他们所处的王朝也随之覆灭。所以忠臣被杀,和时代有着极大的关联。只有君主昏庸,才能够彰显出忠臣之忠。
二、不懂为官之道
除了上面的原因之外,其实很多忠臣大多不懂为官之道,个个都是“直男”。屈原既是皇家血统,又因为有才而深受楚怀王器重,但因为其过于优秀,同僚挑拨,被楚怀王疏远后,就受不了了,开始埋怨楚怀王,却不知这正中敌人下怀,最后只能自尽汨罗河。
北宋王安石,算得上是整个封建时代最有影响力的改革家,他的很多政治主张,即使放在今天来看,都是非常超前的,可是他这人太刚,太勇,提出的改革方略过于激进和彻底,引发很多人的抵触,他不懂得妥协,直接硬刚提出“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制不足守”的“三不足”之说,在封建时代,天子祖宗都不放在眼里了,岂不是反了天?最后被保守派弹劾罢相都是顺理成章。
其实很多忠臣都曾经触及过权利的顶峰,但陨落的也很快,而且结局都不太好。在忠臣之中其实还有一类人,他们懂得为官之道,懂得顺势而为,懂得韬光养晦,也懂得抓住机会。
同样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张居正所处的明朝,环境要比王安石时代更恶劣,国库几乎已经是入不敷出,且边境问也很突出,他的改革同样牵扯到了很多既得利益者的“蛋糕”,然而他在政治斗争中始终没有被击倒过,最后连小皇帝都对他言听计从,从而成功执行了“一条鞭法”,成功实现了万历中兴。
前文提到的岳飞,虽然沙场争锋天下无敌手,但是为人直率,原则性过强,只知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却不知道官场险恶,为人直率,原则性太强,不向佞臣低头,虽然忠义,却让自己含冤身死,自己的抱负也无法实现。
同样是我国武将中的奇才,戚继光就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每到一个地方,首先处理的都是人际关系,懂得在朝廷打点关系,他懂得一个道理,越是离皇帝近的人,越有话语权,即使他只是一个宦官,也不例外,最终戚家军扬名天下,他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