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第六十四回写卞滨家世:卞滨曾祖父卞华,是个饱学秀士,妻子奢氏。夫妻两口,秉性最好奢华(名副其实)。祖业数十万之富,禁不住浪费,不上几十年,早已一贫如洗。悔之无及,忧闷成疾,双双去世。存下一子,名唤卞俭,以为警戒之意,娶妻勤氏(合为“勤俭”)。衣食两字要全靠勤氏一人针线,竟难度日;卞俭只好且学朱买臣样子,每日带着书,砍些柴,添补家用,饥一顿、饱一顿。寒冬腊月,天寒地冻,卞俭道:“明日还是我去砍柴,你做针线,各人交各人工课。”夫妻二人彼此劝慰。
下雪天,卞俭卖不出针线,想要卖掉家中两只鸡鸭换些米。勤氏摇头,说将来起家发业全靠这两只鸡鸭。后来捱到春天,共积下鸡蛋二十个,鸭蛋二十个。二十余日,孵抱出四十只小鸡小鸭,不上半年,鸡鸭倶已长大。将生蛋的留下几只,余者尽都卖去,又买两口小母猪。不一年,又两大群鸡鸭,许多小猪。后又起了两间草屋,置些田地。不种五谷,都培植肥肥的却做菜园,以此利息更厚。性极勤俭,一切庄田动作,牛羊喂养,亲自动手。居心甚善,周济乡间。不上三十年,家资巨富,米谷盈仓。
到了卞滨之父卞继身上,也是诸事勤俭,谨守祖业,前后百余年,竟富有良田万顷。
卞家家道兴衰启示:①奢华浪费,败家伤命,后悔不及。②刻苦勤俭,起家立业。③勤氏头脑活,眼光远,不卖掉两只鸡鸭,由小做大。④夫妻俩互相体恤,彼此劝慰,坚忍不拔。⑤既读书又能吃苦,做针线,砍柴卖,各人交各人工课,夫妻同心,其利断金。⑥夫妻二人不仅能吃苦耐劳,性又勤俭,并且居心甚善,自己衣食淡薄,乡间凡有穷困,莫不周济。⑦后代卞继,继承家风,也是诸事勤俭,,谨守祖业。其子卞滨出仕后,适值西北大荒,兼之刀兵不精,国家颇费经营,因而还变卖田地五千顷,其价尽行报效,作为军需赈济之用。因此圣眷甚为优隆。这卞滨一生最重斯文,而且仗义疏财,有求必应,人又称为“赛孟尝”。
卞家由盛到衰再到盛,这一波三折的发财根由,倒可使那奢毕之家及早回头,却教那勤俭之人添些兴致,给予勉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