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电影翻拍自《十二怒汉》
戏骨撑起整部电影
十二位家长模仿西方陪审团,对一桩杀害老人的凶杀案的嫌疑人进行有罪与无罪的辩论,嫌疑人是一名富二代。
整部电影最突出的亮点是普通人对犯罪证据淡薄,强烈的先入为主的观念——代入自身“父亲”这个角色,现有的证据指向嫌疑人,嫌疑人杀害自己的父亲,作为父亲,我就认为嫌疑人大逆不道有罪该死。
首先,公民的概念:有国籍属性,根据法律履行义务践行权力的独立的人
在陪审团的辩论中,最不应该代入自身角色先入为主并以刻板印象思考,使用公民权力时是没有任何角色属性的,仅保留公民属性。
三号陪审员,脾气尖锐造成家庭矛盾,儿子出走六年,出于作为“父亲”的主观感受,三号陪审员强烈的主观意愿认为嫌疑人就是犯罪凶手
五号陪审员,经历过一年半的冤狱,深知“司法出现万分之一的错误,对个体就是百分之百的伤害与灾难”
六号陪审员,出于仇富观念与父亲角色,认为富二代占据掠夺了本该属于普通人的社会资源,主观意愿认为富二代嫌疑人有罪,带有强烈的偏见。
八号陪审员,职业是检察官,在陪审团的辩论中也发挥了作为司法系统工作人员的专业性
九号陪审员,经历过中国最灰暗的文哥时期,要证明一个人有罪,必须依靠逻辑与证据,而非扣帽子,要证明一个人无罪很难,但是要一个人有罪名很容易。
最后,司法不是冷冰冰的运行机器,它应该与人性融合,也应该让公民参与司法的过程。
这样的优秀翻拍电影可以多来一些,前提,获得人家原作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