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诗文
爱因斯坦曾说,复利的威力远胜过原子弹。而巴菲特的成功也恰恰昭示出,“本金+时间+复利”这一惊人的财富“化学反应”。
然而,现实生活中真正意识并享受到复利增长乐趣的人却凤毛麟角。
有位业界成功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5年之间收益翻了7倍,可是在30多万购买此基金的基民中,却仅有6人由始至终分享到了这7倍收益。
可见,与30万的分母相比,分子的数量足可以忽略不计。事实上,业界不少基金经理对此都心生无奈,明明自己所掌管的基金业绩骄人,但到头来绝大多数基民却只分享到了一小段收益甚至亏损,而只有极少数人可以不惧市场下跌与调整而坚持持有。
深挖其中,不外乎三点原因:其一是对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的充分了解与信任;其二是认为投资必须要用不影响日常生活的闲置资金;其三是为自己设定至少10年为一个投资周期。
然而多数投资者虽说可以做到前两点,但对于第三点却普遍不认同或即便认同也无法践行。
可见,财富的“分水岭”事实上恰是因第三点而筑成的。
或许有人会说,牛市中介入一只飙涨的题材股可能只需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财富的成倍激增,甚至比持有6年的基民获利还要丰厚。
并不否认持此观点者曾在过往的牛市里赚得盆满钵溢,可是随着之后熊市的入侵又有几人能幸免于资金大幅缩水的“劫难”呢?
恐怕多数人至今尚无法填补完这一亏损的窟窿,毕竟短期投资的行为在增加盈利机会的同时也加大了亏损概率。
从人性趋利的本质看,都希望鱼饵撒下去短时间内钓到大鱼。于是身边很多涉市未深的理财小白们跟着所谓大神或砖家修炼秘笈,以期通过技术层面的精耕找到一只股票的精确买点与卖点,或把基金当股票来追涨杀跌,甚至美其名曰主动型投资。
我本人就曾犯过这类自以为是的错误,认为凡事都要主动出击,被动持有或等待意味着将错失更多赚钱机会。
于是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像那个无所畏惧的冲浪者,只追随题材热点或有大额资金净流入的个股,然后与身边一帮志同道合的行业人士研究尽可能精确的杀入价格。
我不否认,投机确实曾在几天时间里让我看到了脚踩浪尖的迷人风光,但没多久,股市风暴潮的来袭加之行业利好政策的渐次消化,我们所持有的热门股还未来及冲高到止盈点,就垮塌般下挫。
就这样,有的人忙着止损,有的人则等待再次涨升的奇迹。曾经莽撞无知的我选择了后者,怀揣着一线希望,等来的却是个股长时间停盘以及复盘后的大失所望。
那次突然而至的亏损让我倏尔明白,投资做到方向正确,比研究精确买卖点更重要。只有当你选对了投资标的,确认它所处行业及公司基本面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才是获利的大前提。否则,再精确的时点,对于一只没有业绩支撑的标的来说,都是无效的。“投机之王”杰西·利佛摩尔最终就是输给了自己的人性。
所以,任何一个科学的投资组合中,都少不了价值投资品种,这应该成为标配。
也就是说,如果投资者秉承价值投资思路,无论是持有一只业绩卓越的高成长股,还是持有一只净值稳定增长的基金,若按每年15%的收益计算,投资l0万元,17年后就变成了107.6万元;28年后会继续增长至500万元;而33年后,这笔初始资金就会突破l000万元。
用巴菲特的话讲:“人生就像滚雪球,最重要之事是发现湿雪和长长的山坡。”而这其中的“湿雪”指的是值得投资的标的,“长长的山坡”是指的是能长期维持的上升趋势。
是的,投资类似养生,或许三十岁时身体素质相差无几、财富积累不相上下的两个年轻人,到头来一个只活到了60岁,而另一个却活到了90岁;一个财富积累只有不到100万,而另一个却已坐拥上千万的资产。
究其原因,后者每天除了会早睡半小时、少用半勺油、保持八分饱、多走十分钟外,还始终信守着“长期持有”的投资准则,懂得“方向正确”的意义永远重要于“买卖点的精确”。
那既然收获来自源源不断地坚持,又为何不从现在做起呢?
感谢亲爱的你一直默默地关注。
我是晚8点,心血来潮更文的文艺女青年王诗文。
欢迎大家在评论中留下足迹。
关于转载问题:请统一简信联系我的经纪人南方有路。
版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