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春节开始跑步,从一个从小就对体育有阴影的人,到9月17日跑完了人生的第一场马拉松,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记得一篇叫做《跑过马拉松的人生究竟有什么不同》的文章里曾经提到,据说世界上有两种人:跑过马拉松的,没跑过马拉松的;人生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跑马拉松前和跑马拉松后。
如今我终于跑过了马拉松,仔细回想一下,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不同,日子还是那么过,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若真有什么不同的话,更主要的体现在精神方面的收获。
一、直面痛处,踏出舒适区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足为人道的缺点。我身上的一大缺点,就是体育特别不好,这几乎成为我心上的一块痛处。我从小就是一名体育特差生,把体育补考这项伟大事业坚定地从入学坚持到了毕业。
所以,我虽然很早就读过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对于跑步,一直心向往之,却一直无法摆脱心中对运动的恐惧。就这样,我一直没能迈开双腿,开始跑步。
今年春节,舅舅来我家做客时,向我安利他跑步以来的各种好处。他从去年7月开始跑步,跑步以后瘦了N斤,身体状况也变好了。于是,在舅舅的影响下,我决定给自己一次机会,直面心中的痛处,踏上了跑步的征程。那时,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希望今年能通过练习,跑下一个半程马拉松。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当我决定直面痛处,踏出舒适区时,我还不知道,原来我可以跑这么远。
二、你需要给生活一个目标
于是,从春节开始,我自己从1公里开始跑,慢慢地加公里。跑的时候我很随性,兴之所致就跑一跑,多的时候可能一周跑三四次,少的时候可能连续20多天都没跑。下班回到家,会因为累了、冷了、刮风了等各种借口就不跑了。
后来,我非常偶然地得到了一个在4月24日可以参加7.5公里轻越野比赛的机会。那时,我的跑步水平刚刚到3公里,5公里对于我来讲都是一件非常挑战的事情。为了实现顺利完赛的目标,我给自己制定了隔一天跑一次的备战计划。备战的时间虽然短暂,却让我体会到了目标的重要。
之前我跑步时由于没有目标,所以也缺乏规划,只是随性乱跑,坚持跑步并不容易。这一次,因为有了参赛的目标,我开始要求自己按照计划来训练,跑步一下就变得不变随性,容易坚持起来。那一刻,我意识到了目标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三、事情真的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4月30日,我又给自己报了一个线上半程马拉松,想着自己试一下,跑不下来也无所谓。
没想到,这次我一边跑步一边问路,竟然真的把半程马拉松跑了下来,并且成绩不错,提前完成了今年的跑步目标。要知道,在半个月前,我还在为能否完成7.5公里而犯愁呢。
我所做的,只是勇敢地试一下而已。通过这一试,我发现很多事情真的没有你想得那么难,之前我没有去做,都是自己在给自己设限,因而不去尝试,错失了生活很多的美好。
也就是从那刻开始,我悄悄地将今年的跑半程马拉松的目标,改成了跑全程马拉松。
四、你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5月,我报名参加了在大兴举办的线下半程马拉松比赛。当时,我已经跑完了线上半马,知道自己有实力可以跑下来,只是想参加一场比赛,感受一下比赛的氛围而已。没想到,当时的这个无心之举,竟然成为我后来能够有幸参加北京马拉松关键性的一步。
7月,万众瞩目的北京马拉松开始报名。北马是全国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赛,是国内跑者心中必登之殿堂。今年报名门槛再次提高,号称史上最残酷的马拉松报名。官方不承认线上马拉松成绩,而且,之前没有6小时全马完赛经验,或3小时半马完赛经验的跑友,根据没有资格报名。幸好,我之前报名参加了大兴的半马,才得以有幸报名。
在66576名报名选手中,只有30000名跑者有幸获得参赛资格,中签率不到50%。让我没有想到的是,8月9日公布抽签结果时,我竟然幸运的中签了。能够这样幸运,真该感谢之前努力的自己。
五、不断练习,突破习得性无助
得知中签的消息时,离比赛还有六周的时间,我开始加紧练习。由于今年5月,我第二次跑半马临近终点之时,竟然有种力竭之感,所以我对长距离的跑步有了心理阴影,之后一直没有再跑过长距离。
8月27日练习时,我轻松地跑完了25公里。9月4日练习时,我第四次跑半马,竟然跑出了个人的最佳成绩。我惊讶的发现了自己体能的进步。
我忽然发现,自己就差点就掉入了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的陷阱。它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从而不再尝试,放弃努力。
其实,面对这种现象,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过一段时间再去尝试。因为过一段时间,也许你的能力就增加了,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但是其实你已经可以轻松应对当时的困难,解决当时的难题了。
六、你不需要有十足的把握,再去做一件事
半程马拉松的距离是21.0975公里,全程马拉松的距离是42.195公里,然而半马与全马,并不仅仅是一半距离的差距。全马的主要特点在于,30—35公里是身体代谢的一个极限点。超过这个极限点,很多跑者可能产生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等反应,俗称“撞墙”。在跑全马时受伤、甚至死亡的概率更高。
说实话,我在参赛之前跑过的最长距离是25公里,对跑全马并没有把握,因此内心十分的紧张,就像是要面临一场重大考试的学生一样,有种如临大敌之感。之前,我总是喜欢在一件事有十足的把握时再去做,这样才不会失败或丢人。而这一次,似乎是我生平第一次要去做一件没有把握的大事。对此次参赛,我只要能在规定时间6小时15分内跑完全程,就算完成任务,皆大欢喜。
9月17日,当我怀着忐忑的心情终于跑完全程马拉松时,我才发现,原来马拉松并没有我想得那么难,那么遥不可及,我并没有遭遇传说中的撞墙期、抽筋、受伤等。原本我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在最后几公里精神上必会经受巨大的痛苦,然而这种痛苦也并没有出现。
原来,所有的困难都只存在于我的想象之中,我只在最后几公里时感觉有些疲惫而已,在很多跑友都在后半程疲惫之时选择走路的情况下,我坚持着跑完了全程。
回望整个跑马的过程,我已经不再是出发时那个完美主义的我。我知道,一件事,只要你有五成把握,你就可以去做了。甚至,即使你连五成的把握也没有,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你想,就会创造奇迹。
跑马拉松就是一场修行,每个跑过的人都有自己的感悟:
朋友说,我越来越发现一件事情,有时候我们遇到了困难,往往是心里恐惧让我们不敢跨越,一旦你真的迎难而上的时候,你会发现并没有你想的那么难,渡过去就会有好结果。我现在做任何事都带着这样的心态,总会跨越很多障碍。
村上春树说,越是不想跑步的时候,越是要去跑,因为这就是长跑者的信仰。
1968年的波马冠军说,在跑步的过程中,比别人跑得快或慢都不重要。跟着自己的节奏跑,关注自己前进的道路。你并不会失败,因为这并不是一场与他人的竞争。唯一的对手只有我们自己。越前进,越胜利。
跑得越多,领悟得越多。如果你也想有自己的感悟,那么别犹豫,跑起来吧!跑步的路上,你会收获无数的惊喜和一个更好的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