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添添宝贝:
今天是2020年5月9日,这是妈妈给你们写的第12封信。
由于疫情,哥哥和弟弟三个月没见面,彼此想念。又由于网课,哥哥和弟弟每天24小时都腻在一起。妈妈欣慰的是你们俩兄弟情深,但妈妈担心的是你们俩互相影响过头。笑笑不论吃什么都要与弟弟分享,弟弟不论玩什么都要找哥哥,俩人睡觉也要在一起,结果是弟弟兴奋得不睡,笑笑又不舍得弟弟深夜孤单,导致俩人玩到很晚,早晨不能按时起床,甚至影响哥哥上网课。
妈妈想过奖励的办法。比如,谁先起床就奖励一颗糖,弟弟一听见糖就从床上一骨碌站起来,而笑笑已经有自己的判断,很多诱惑都失效了。
无奈,妈妈出个狠招,先问笑笑每天几点起?笑笑说7点。爸爸妈妈就规定:“那好,从明天开始,7点叫你,如果你不起,以后就不能再跟爷爷奶奶睡。因为你和爷爷奶奶睡就睡得太晚,导致了你睡懒觉,以后就回自己屋睡。”笑笑一听就不干了:“我明天7点能起来,但是我不能保证每天7点起床,万一哪天不能按时起,就再也不能跟爷爷奶奶睡了?我能不能不接受你们的规定?”甚至边说边开始抹眼泪。
妈妈忽然意识到,是不是自己的方法错了?为什么笑笑那么害怕万一?是不是因为平时对孩子的警告太多。比如,不能模电不能玩火不能做危险的事情,万一怎么样就没命了之类的。如此导致笑笑那么害怕还没有发生,甚至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万一?还是说平时要求孩子说到必须做到,做不到就充满了深深的愧疚感甚至罪恶感,无法面对自己?
其实,人生中,这样选择的时候很多,妈妈有时也拿捏不好分寸。春藤的Wendy老师说,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走平衡木,生怕哪一件事处理不好,就会对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妈妈就是这样,怕方法不对,更怕把握不好尺度。
比如,爸爸说孩子没规矩,顶嘴狡辩,该揍,妈妈坚决不同意,因为妈妈分不清有主意和不听话的界限,也在担心,害怕万一哪句话说不好或者哪次揍你们会对你们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导致长大后再用很多努力去治愈童年。
就好像笑笑总是怕黑,即便白天也不敢一个人到地下室,妈妈就总在怀疑,是不是因为笑笑1岁多的时候不守规矩,妈妈惩罚关黑屋,吓得哭了很久。想想妈妈当时也是无知,不对自己孩子做分析判断,亲子教育学个皮毛就拿来往孩子身上用。
现在绝对不会了,如今的妈妈,经过学习家庭教育,经过反省与思考,明确了妈妈的角色是陪伴,而不是扮演老师去教你什么,更不是扮演私有财产的所有人,想控制你们的一切。因此,妈妈后退一步,咱们先从早起一个星期开始,好不好?等到开学,你不早起也不可能了,爸爸妈妈只是想让你提前适应开学生活,养成好习惯。
话说回来,继续说到早起。爸爸说:“每天7点之前起床,笑笑肯定能做到,你看妈妈每天5点多就起了,不也可以吗?”你的理由是:“那妈妈也不能保证几十年如一日地每天5点准时起床呀?再说了,妈妈是妈妈,我是我,没有可比性。”按理说,你说得很客观,爸爸不接受是因为他认为笑笑在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妈妈却认为这是笑笑独立思辨的体现,一是立足现实,二是考虑长远。
这样,妈妈就来跟你们聊一个更深入的话题叫:越自律越自由。
每个人都羡慕自律的人,然而大多数人做不到,最后也就剩下了羡慕的份儿。但可笑的是,家长们却要求自己的孩子做到,早睡早起、认真努力、乖巧听话、成绩优秀。。。孰不知,孩子还没有理解这些行为的真正目的和含义,就被强制做到,做不到再正常不过。
妈妈小的时候,姥姥对妈妈唯一的评价标准就是:“听话,懂事,自觉。”而且逢人便夸。那是因为,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农村家里,姐姐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得到妈妈赏识和认可,才能获得妈妈更多的爱。所以,妈妈就成了一个自觉自律的人。姥爷要求妈妈考90分,妈妈就考100分,学习生活都从不让大人操心,考不好或是犯错的时候,还没等大人说,自己先气哭了,大人也就不好意思再批评了,反倒过来哄。还说这种自觉和爱学习性格是天生的。
子曰:“吾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由此,妈妈也总结出一个规律:“越自律越自由。”当你对自己的要求和标准高于社会、单位、家长或别人给你定的标准的时候,你就成了一个自律的人,就会获得更多的尊敬和自由。比如,爸爸要求你7点起,你6点就起了;妈妈认为你晚上8点前就该写完作业,你7点前就写完了;老师要求你做完题检查一遍,而你检查了2-3遍。这样,别人也就不会因为件事训你指责你,你也会渐渐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自律的人,也会获得更多的自由。
在这里,妈妈要和你们分享稻盛和夫的六项精进:
(一)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二)要谦虚,不要骄傲
(三)要每天反省
(四)活着,就要感谢
(五)积善行、思利他
(六)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虽然这些东西你们可能不会一下子看懂,但是将来一定会明白。
写到这里,妈妈已经看到笑笑起床了,并且跟妈妈做了短暂的交流之后,开始跑步了,妈妈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陪着你们一点点成长,成为自律自由而快乐的人。
爱你们的妈妈 写于早晨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