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某款打卡健身APP时,屏幕就跳出“自律给我自由”字样,醒目而又励志。确实,唯有自律,让自己坚持锻炼,忍住各种美食或是肥皂剧诱惑了,把时间放在健身上,方能有更多的自由。
想起一则新闻,某私立幼儿园招生时,家长太胖的话,即使孩子很优秀也不予接受入园!有点夸张和不合理的要求,但有其一定的逻辑道理,身材太胖,除个别身体健康问题外,很多是由于在饮食方面不加节制,且不进行自我锻炼造成的。园方负责人表示,这样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以后可能也不懂得“自律”。
只是,对于幼儿期的孩子来说,何为“自律”,怎么“自律”?这太过抽象和严肃,对于处于“具象思维”期的孩子来说,有点苛刻甚至抹杀天性。
观察了下自己所教的孩子,那些家教严格的孩子,其自律性确实比较强,但往往缺乏属于这个年龄段该有的“天真活泼”,往往从一年级就树立“好好学习”为唯一目标,“创新”能力不突出,这些孩子,往往老师说什么,他就做什么。
所以,陶子以为,与其教会孩子“自律”,或者狭义上说“学习方面”自律,还不如先让孩子在实践和观察中知道,哪些是该做的,哪些不该做。
曾经有个很热的漫画叫《爸爸说》,我花了一节班会课来把它当作教材来上。其中关于自律,有这样一段对话
漫画《爸爸说》关于“自律”
“要求自己不做什么”,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更具体更容易操作的“指示”。
这堂班会课中,主要针对爸爸这句话,引导孩子讨论了哪些事情不该做。孩子们议论纷纷,从课堂到课间,从学校到家庭,说了很多具体不该做的。等孩子们讨论完,我把孩子们说的整理一下,作为一份特殊的“班级公约”来“约束”孩子们努力不去做。我想,这比空口谈“自律”来说,要有效多了。
对于孩子来说,与其谈说“自律”,不如说是“他律”。“自律”的养成要靠“他律”开始。“他律”有哪些形式呢?
父母言传身教
父母的规定事无巨细,包括吃喝拉撒,面面俱到,一般从娃呱呱坠地就可以开始。比如:不过分哄睡,以免养成入睡困难,过分依赖大人。当然,除了言行规定,父母的身教,也是“他律”一种,且比言传更重要。
师长树立规定
到了学校,有校规班规来规定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老师也会及时监督和指引孩子。这些养成教育就是“他律”的一种,但时间一久,就内化为“自律”。
奖惩制度执行
奖惩制度在“他律”和“自律”养成中起到润滑和促进作用,用的好,可以帮助孩子欣然接受“他律”,从而逐步到“自律”。当然,这是双刃剑,用得不好,就会成为孩子“交换”的筹码和条件,或者惩罚不当,引起孩子的逆反。所以,奖惩要善用。
同伴榜样力量
同伴的榜样,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反面的。孩子在集体生活中,通过好榜样来树立“努力”的目标,从而内化为“自律”;通过反面榜样,来提醒自己不可以做什么。当然,班委小干部在孩子成长中也是重要的“他律”一部分,同伴约束和监督比师长和家长效果有时更有效。
从明天起,早睡早起,积极锻炼,远离垃圾食品,和孩子们一起“自律”,从而拥抱“自由”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