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大姑姐要到我婆婆哪儿。我们都住得很近,三天两头,你来我往,所以也就不讲究拿什么礼、做什么饭。作为女主人,我还是要去招呼招呼。早晨吃完早饭,我就把要带的菜、蒸碗装好,和老公出发了。儿子觉得去早了没意思,说午饭时自己过去。在开车路上,老公突然冒出一句:“你以后在儿子跟前说话注意点儿,你看他一天对我的态度,老盯着我在家里没干活,都是你惯的。"听了,我有些生气地说:“你从来就不反思你自己。”“在家里,我就是不干活!”我也火了,“你不干,我也不干,今天你去招待你姐吧!”正好车行驶得很慢,我便拉车门下车了。缓缓走向附近公园,在腊梅树下站立了许久,腊梅花依旧开得繁盛,暗香浮动。
我想起大年初一早上,我起来包饺子,吃完正收拾,老公说:"好了没,赶紧走,咱妈催呢。”我说:“厨房还没收拾完呢,一大早,我一个人包饺子,吃完还要收拾,你起来干了啥?就吃了个饭,上了个厕所。”因为老公在家没有干家务的意识,大多数时候,我也不计较,但偶尔也憋不住,发发牢骚。儿子就看不惯他爸在家的样子,对他爸没好脸色,我也常给儿子说:“我和你爸有时为一些小事叨叨,那很正常,说过去就没事儿了,你对你爸这样的态度是不对的,作为儿子,你要尊重你爸。”
从公园回家,我把刚才发生的事情说给儿子听,儿子愤愤不平地给他姑妈发短信,吐槽他爸。十二点多了大姑姐给儿子打电话让过去吃臊子面。顾全大局,考虑到大过年的,也别让老人操心,我们便去了。吃了午饭,下午大家看看电视聊聊天,上午的不愉快已烟消云散。
晚饭,我和大姑姐一起做了十个菜,就在大家本该和和乐乐吃饭的时候,大姑姐儿媳妇发信息说孩子爸爸在她娘家酒喝多了,劝也劝不住。于是大姑姐夫和我老公过去把他们一家三口接回来,送回家,大姑姐边吃饭边数落儿子。
我们期望生活和和美美,平平顺顺,却免不了磕磕绊伴,不尽人意,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父慈子孝,夫妻琴瑟和鸣,家庭和睦相处,是需要付出、忍耐与体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