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樊登读书
文章的中心观点:一个人最好的活法是物质低配,家庭高配,精神顶配。
文章开头:引入故事。
作者上大学时,教授对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见解,多年以后,作者方才明白教练这段话的深意。
文章正文:
分论点一:物质低配。
案例一:哲学家李泽厚的故事。他在1956年,通过发表文章获得了1000元的稿费,对于当时工资只有60元左右的他来说,这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因此周围有人劝他用这笔钱购物衣物,而他拒绝了,并说“名牌穿在身上是负担。”他放下对物质的追究,致力于自己的写作,最终写出了不少的著作。
案例二:环球免税集团创始人查克。费尼的故事。他一生简朴,没有奢华的住宅,没有豪车名表,身心自在,过得简单而丰盈。
观点:人到中年,学会给生命做减法。摈弃无关紧要的事物,过专注的生活,为人生留下空间。
分论点二:家庭高配。
案例一:林语堂的故事。描述了他与妻子、孩子相处的点点滴滴,一个幸福的家庭跃然而生。
案例二:玻璃大王曹德旺的故事。曾经因婚外情想和妻子离婚,后听完太太的答复后,没有马上做决定,而是再去了解别人的婚姻生活,最终明白:没有绝对幸福的家庭,男人必须要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让家人幸福和荣耀。
观点:人只有在到了中年以后,才明白家是这一生唯一的归宿。
分论点三:精神顶配。
案例一:电影《肖申克的救赎》的片断。安迪哪怕被禁闭两周,出来依然精神焕发。哪怕在别人看来很难熬的独囚日子,在他看来是最舒服的两周。因为他有莫扎克相伴,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案例二:木心的故事。60年代,木心哪怕被蒙冤而关,依然在沟渠里抬头看星光。每晚他都会写上上千字的笔记,还偷偷画上黑色琴键,在无声的键盘上弹奏得有滋有味。哪怕在出狱时,也依然腰板坚挺,面带微笑,干净且优雅。
观点:内心丰盈的人,懂得滋养灵魂的人,才能活出无数种精彩,才能在这千篇一律的日子里,不被磨难所打倒。
金句汇总:
1、古希腊哲学家埃皮科蒂塔说:一个人生活中的快乐,应该来自尽可能减少对外来事物的依赖。
2、心理学家施荆瓦茨提出的:选择悖论。幸福意味着拥有自由和选择,但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并不能带来更大的幸福,相反,选择越多,幸福越少。
3、再多的财富不如家人和睦,再大的盛名都不如家庭幸福。
4、周国平曾说:家是一只小小的船,要载我们穿过那么长的岁月。
5、奥地利诗人里尔克说:当灵魂失去庙宇,雨水就会滴在心上。
6、艺术广大之极,足以占据一个人。人间不过是寄身之处,广阔的精神世界才是他的徜徉地。
7、灵魂如果一片荒芜,生命也会跟着俗气不堪。
8、每块木头都可以成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余的部分。
感受:
文中引用的安迪以及木心的故事,让我再次深深的感叹,当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丰盈之时,内心是多么的自由和美好。而这也让我想起写出《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的作者维克多。费兰克尔。
二战时期,维克多。费兰克尔被抓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部死于毒气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然而,在那样一个恐怖的地方,他不但超越了炼狱般的痛苦,更让自己的精神活得高贵、独立和平静。同时,还写出了《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
反观如今,我们处在这个复杂多变的年代,哪怕人身是自由的,但是内心却是囚禁的。因为我们有各种各样的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各种的物质追求,因为我们的精神世界无比空虚。
前段时间,在未加入读书写作训练营之前,我也陷入了焦虑的状态。我会害怕,如今年过四十,好像还是一事无成;我会恐惧,一旦因为疫情,导致失业,我该如何迎接这上有老,下有小的未来?不想去面对这现实的一切,但是现实却一直不停的提醒着我。
机缘巧合之下,因为心中的这一份热爱,期待通过写作来与这个世界建立联系,我加入了本次的写作训练营。随着学习的深入,当写出一篇文章,受到关注或点赞之时,内心无比欢娱。这是来自精神世界的赞美,绝非一个名牌包或一块名牌手表可以满足的。
当然,我也相信,顶配的精神,一定在未来可以给我带来顶配的物资。我不盲目追求物资,但是我需要让我的家人生活幸福。我更期待未来的人生是:顶配的物资,顶配的家庭,顶配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