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为目标而努力,让人有深深的挫败感。
1、愿景(使命感)
2、解决社会问题(责任感)
华杉注:
荀子所论,用现在的话说,是团队和团伙的区别,团队有愿景,有价值观,有理想,有文化,有爱。团伙就只有岗位职责和激励机制。战国各国,都是武装团伙。
华杉注:
荀子这段话,非常精彩,非常本质,特意留下原文,仔细讲解一下。
知莫大于弃疑——最大的智慧,就是不用疑谋,不用什么奇谋巧计。很多人对兵法的误解,就是奇谋巧计,但是,你用奇谋巧计,别人也用奇谋巧计,大家互争短长,互有胜败而已,遇上一个不用奇谋巧计,坚如磐石的,你弄啥也没用,像荀子说的,那是用锥刀去戳泰山。普鲁士军事家克劳塞维茨在他的名著《战争论》中也说:打仗不靠复杂的巧计,靠简单直接的动作。因为准备复杂的巧计需要时间,而在你的准备过程中,如果对方先来简单直接的那么一下子,优势就转到他那一边了。所以,与其靠复杂的巧计胜过对方,不如在简单直接上始终走在敌人前面。克劳塞维茨甚至不赞成佯动和迂回,他说佯动的兵力如果少吧,不痛不痒没什么用,如果大呢,大兵力没法佯动,是真动。战略迂回呢,他说拿破仑从来没有搞过战略迂回,都是直来直去,猛打猛冲。
行莫大于无过——最了不起的行动,不是一举成功,而是从不犯错;事莫大于无悔——做事的原则,是一经决定,就不会后悔。不后悔,说明没有侥幸心理,事至无悔而止,决策的时候,决策到只能这样,不管什么结果我都不后悔就行了,因为你不可以期待必胜。
无过和无悔,就是没有反复,最高的效率,不是你动作快,而是从不返工;最快的进步,不是你学得快,而是从不退步。谁能做到每一步都是前进呢,往往走着走着又倒退了,前功尽弃。
无悔,还有一个原理,就是孙子兵法说的,胜可知而不可为,你可以知道有没有胜算,有多大胜算,但是没有胜算的事,不可强求,你不能说你一定会胜利。所以,“善战者,能为己之不可胜,不可使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我们能做的,只是自己修道保法,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管不了别人,不能说一定能战胜他。我自己立于不败之地,那是我可以说了算,可以安排好的。敌人什么时候可以被打败,那得看他的情况。他如果也搞得好好的,那咱们相安无事,他如果自己作死,那咱们就赶紧冲上去帮忙,这叫“不失敌之所败”,他露出败像的时候,我不要错过机会。
荀子说的无悔,不是豁出去了,败了也不后悔,而是把事情安排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不出这个范围,所以叫“事至无悔而至矣。”
不出这个范围,就是不要有侥幸心理,就是“无悔而止,不可必也”。不可必,是儒家的价值观,不可“期必”,你不能期待结果一定会怎样。一期必,你就容易贪巧求速,就要拔苗助长,就要侥幸冒险,就出疑谋奇计,就会犯错,就会后悔。
这里有一种“消极的智慧”,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是消极的,不是积极的。消极是知道自己的限制和能力边界,是一种谦卑和敬畏。积极呢,就什么都想搞定,就会贪巧求速,就会上当受骗。“无悔而止,不可必也”,就是不追求最好的结果,确保那最不坏的。止于至善,就是止于最不坏。你想象中那个最好的,客观上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