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知其名的孩子们在某个房间里玩“拍气球”游戏,一共有一二三四五六,六位孩子参与,这些孩子围站在昆悠身旁,他坐在一张小竹凳上,十分幸福。他们大喊大叫持续一个小时之久,无比的漫长,大概是他们能延缓时间的逝去吧,这令昆悠想起昨晚的聚餐:一盏明亮的灯正对着昆悠坐的位子,随后发出一连串的烟花,隐含着各种各类的孤独,而那最明显的莫过于它们爆炸的一刹那释放出的美丽,不仅是为了展示,而像是显现周围的彼此。
烟火里是谁的孤独?
何处才是我的归宿?
我这是要去哪:来自那,往那走。
下午约两时,独自行走,从小舅家出发,走过飞龙岛大桥,直奔清大书店,遇见2016年9月14日晚诗歌朗诵会认识的一位在职青年。
他给昆悠打了个招呼,说:“这是个有自己独特思想的小伙子,没想到清大这家店有这样的人在这里。”
昆悠越看那副脸越眼熟:“你是那位……奥,是去年中秋朗诵会认识的那位青年,当时我们好像在一起吃饭对吧?”
他点了点头:“你终于想起来了啊,好久不见你了呀。最近在忙些什么?”
“不在忙什么,只是想寻找一个出路:以后靠什么养活自己。”
“创作进展如何,以后想考研究生吗,上戏的很不错。”他忽然来了这么一句。
“嗯……估计以后想当位职业作家吧。”
“什么!职业作家?嗯嗯,那好啊,我年轻时也很热爱文学,现在由于工作原因慢慢减少了,现在写了多少万字了,准备出版没有?”
“还没,不过把稿件整理好了,初步估计有三百万字。”
此时,站在他身后的一位大女孩,带着耳塞,立即侧过身子望了他几眼,听到了这句话尤其是数字。
“哇,什么时候叫蓝老板请你来书店开个文化沙龙。”
昆悠微笑着看着他,一语不发:有什么事在占据那青年的内心,他的眼神有些飘忽不定。
他在店门口走了几步后,转身立即向店门外走去,未打招呼,直接往外走,沉默许久必然引来冷漠。
有失必有得,大家都是过客,蓝掌柜接过一批“新货”,拆开,里面都是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包括张爱玲的著作。
尔后理工大学吴老师光临于此,对昆悠微笑作招呼,两人一同前往阁楼畅聊,此时某书友带着他孙子也一同往二楼走,不一会儿:三人,一位中年人,一位老年人,一位小青年围着一张方桌轮流发言,讲述“历史”与失去的“祖宗文物”。
五时半,昆悠离开清大书店,坐K1路回家,车上人满为患:在不停地上车与下车的人群中他始终站在一个位置不动:大家都是孤独着,而那想敞开却未敞开的“心”却让人们拒绝与不熟悉或没印象的人打交道,其实大家本性善良,可心与心的距离拉大了我们所处的空间,从而产生不可抗拒的陌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