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之间,皆为风景

(高三|7班YZH)2025年9月13日初稿

当朱光潜先生漫步在河岸,站在东岸见西岸之美,但到西岸,却又觉得东岸景色更佳。同样是一棵树,在清风明月的衬托下却显得格外美丽。这些生活中的现象无不展现出一个道理:无论远或近,只要心怀对美的向往,则身边一切皆为风景。 

远距离之美,在于其蕴含的朦胧之感,而这种朦胧会让人产生美的联想。古时,人们仰望星空,将天上的月亮呼作白玉盘。而在画家梵高的心中,那遥远的星空是极为绚丽多彩。如今,当人们聆听百年前钢琴诗人肖邦的作品,能够在船歌摇晃的伴奏中想象出贡多拉在威尼斯河上摇曳起伏的一片浪漫景象。由此观之,距离所带来的朦胧赋予了人们想象的空间,让一个平常的事物、一段旋律多了些许诗意。 

近距离之美,在于其触手可及的真实。“月是故乡明”是多少游子内心的声音。年轻时,被困在自己小小的圈子,总渴望远方的世界。长大以后,当我们终于抵达年轻时所向往的远方时,却发现外面的月亮终究比不上故乡的月亮那样温柔、熟悉。那是因为即便与故乡相隔远,心与故乡的距离却从未遥远。那些记忆永远那样真实。因此,近距离的接触,让我们得以拨开迷雾,去触碰事物最纯洁、最鲜活的内核。 

生活中的美,从不是非远即近的选择题,而是需要一双能让我们在不同距离都能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同一片星空,有人只能看见一片漆黑,有人却能在其中看到斑斓的色彩;同一片小水洼,有人只能看到一摊水,而有人却能看出大海的汹涌澎湃。同时,我们也不能总是向往远方的美好,而忽略了近处那触手可及的温暖,又或是过于沉溺于近距离观赏而陷入日常琐碎带来的烦恼当中。正如朱光潜先生那样,能从寻常的风景发现美,从远处的树影品得一番韵味。然而,这并非因为距离的巧妙,而在于其对生活的热爱与钟情。所以,若心中无美,即使胜景亦为荒芜;若心中有美,即使是平凡的日常,也有万般风景。 

济慈曾说:“美是永恒的喜悦,它在我们身旁憩息,又随时可能向虚无之境消逝。”要想抓住美,只需带着一颗感知美的心,便能在远与近中,遇见生活所带来的惊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