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峰会有感
如果平时在头马俱乐部的练习是一种朝圣,那么南京的这场峰会便是朝圣者们的一场盛典。这个盛典不华丽,但饱含着内容;这个盛典不宣扬,但饱含着激情与活力。它是一场无国界的盛典,它是一场无年龄障碍的盛典;它是一种内在能量的诠释与释放,它是一个给予自勉者的鼓励与嘉奖。如果要问我在这场峰会中收获了什么?我想是一次对于生命的再激励,这样的激励饱含魔力。不仅是一群打满鸡血者的狂欢,更是给一群奋斗者承诺的兑现。
从峰会管理上来说,600人以上的会议,没有专业的会议组织来承办,所有的峰会组织者与协调者全是头马的志愿者们。不从会务的专业角度去评判细节,他们能把这样庞大的会议组织得仅仅有条,内容安排得夯实已经很不容易。没有报酬、没有嘉奖,我想他们也是抱着一腔对头马热爱的血液,甘心献智献策,力所能及地做一些事情。所谓服务的最高境界不是讲你去服务了什么内容,而是你能帮到别人什么?哪怕你做的事情感到微不足道,可它仍旧像一颗机器上的微小螺丝钉—少不了。没有组委会的辛勤付出,便不会给大家呈现那么好的会议。
从演讲者来说,他们都是斩关过将走到最后,能力的考验、心态的考验。就算没有开始讲故事,但我想他们本身已是一个故事。不断地写稿、不断地改稿,不断地演练、不断地推翻。打破、重建,满怀信心、满怀纠结。与此同时,有工作的要忙好工作,有家庭的要照顾好家庭,有学习的要兼顾学习。演讲与他们而言可重可轻,但我想真正踏进或着踏上这条路的人,真正下定决心投入的人,对他们来说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课需要练习—那就是平衡!不知有多少人是清晨早起就开始写稿备稿,不知有多少人是在睡前还在温习着稿子里的内容,不知有多少人在走路过程中、在等车过程中、在乘车过程中、甚至在上厕所期间还在脑子里一遍又一遍地过着稿子。有时候过稿的时候内心平静,有时候过稿的时候心跳不止。我记得读初中的时候有位数学老师告诉我们“要是在考试过程中,你做到心跳加速、满脸通红的状态,这个考试结果一定不会太差”,在很多场景中得以应验。就像一位分享嘉宾Forrest Sam在分享中说道“maybe this is nervous, but we can call it or regard it as excited!”。尽管我们都不可能准备得完美,但是一直在尽善尽美的路上就好。这样的精神早已胜过很多人,这样的精神同样也是战胜了人类生而懒惰的天性。他们的故事、他们的演讲已是经历过浴火重生富有生命与血泪的战利品。尽管比赛结果几家欢喜几家愁,但这样的战利品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已是给自己奋战到最后的最好交代。至于结果,重要又不那么重要。一个有血有肉的过程,才会让人记忆深刻或历久弥新。一开始我们总希望能证明给别人看,到后来成长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因为内心的笃定,我们不用证明给谁看,只要做自己就好,战胜自己就好。
从分享者来说,我参加了不低于上百场的商业峰会,所以对于峰会大致知道怎么回事,一开始对南京峰会并不抱太大的信心,本想听完本俱乐部小伙伴的决赛演讲就去南京玩玩。没想到听完演讲后我留下来听了下午的分享会,再到第二天的英文决赛。讲真,我还没有遇到过峰会会场到第二天还能保持座无虚席的状态。但这次会议没有商业成分,有的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分享以及用心的准备。跟着小伙伴们听了赵妮妮的《我们都是评估人》,听了Forrest Sam的《Secrets to Emotion Mastery》,听了马宁的《寻找你的天赋》。没有广告,有的是他们对于分享内容的投入以及结合自身对主题的诠释。一个词来形容:走心!再用一个词来形容:干货!
晚上和俱乐部的小伙伴们一起吃晚餐玩语言与心理的游戏,一起夜游秦淮河、夫子庙。聊和头马相关的一切,聊和人生、生活相关的一切,一路讲一路笑,一直到深夜,大概讲了一个星期的话,大概笑了一个星期的笑,降温的南京,我们在寒风中前进,在KFC找热饮取暖,在大路上自拍……在两天的峰会中加深了对头马的理解,加深了俱乐部队友之间的了解与友谊。
尽管我加入头马不久,尽管每个人的目标不一样,但似乎已在俱乐部中的点点滴滴,在小区比赛的观战中,在这次盛大而又具有魔力的峰会中被渐渐吸引。因为演讲让不同背景、五湖四海的人汇聚到一起,为了努力变得更好,为了给漫长而又孤独的人生找寻一件有意义的事,为了可以把自己的东西通过语言表达的形式传递甚至影响更多的人。信仰,可以三心二意;信仰,也可以一心一意。而我们都明白专注与投入的力量会很强大,强大到被自己的坚持所折服,强大到可以去感动到那些需要我们去拯救或帮助的灵魂。大抵,这样的信念总是充满着魔幻的色彩,因为奇迹只会发生在相信奇迹并努力去践行的人的身上。
这次峰会收获了精神,收获了友谊。如果演讲也是一种朝圣,希望我们走在各自朝圣的路上,在神圣的殿堂里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