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然后就到了三十岁。我望着贴在墙上的海报发呆了一会,写下了这句话。
新书的扉页后面和目录页之间有几页插页,从书中的内容得知,身为作者的张皓宸为这本书的设计也是操了不少心,插页的图画本应是编辑来设计的,但因为他插画师的身份,神出鬼没的这活就落到了他的手里,不过,正因为这样,他作为这本书的主人要比编辑和读者都更要了解这本书,所以在设计起来也会得心应手一些。
近几年,畅销书中目录前面的书页,总是会有一些被营销编辑提炼出来的经典语录,这本书也不例外。翻动书页时,人们会轻而易举的被这些文字吸引住,从而使他们顺理成章地读下去。
“故乡像是住在身体里的一抹悬日,落不下,想放下。罢了,还能称之为故乡,是因为家人还在。”
“人们接受新事物的速度太快,也擅长遗忘,我也渐渐很少去书店了。”
人们总是会被与自己经历相似或感同身受的文字吸引,而这两句话便是指引我读下去的信号。
这本书是张皓宸时隔多年第一本散文集,学生时代,我常常会读三种书,一种是短篇小说合集,一种是散文随笔集(其中包括一些作者写自己人生经历的书),还有一种就是喜欢的作家的书,而张皓宸的书,包含了其中两种。
第一次读他的书是在初三,当时过生日,同桌送了我一本他的书,可能与青春期有关,也可能和当时的流行走向有关,后来我开始喜欢上了这类书,小时候总是向往外面的世界,阅读可以让我们看到世界上还有人可以这样活,文字带来的力量要比现在短视频时代有力的多,它能让你的心静下来,然后给你力量,支撑着你走下去。
收集同一个作家的书籍也是我的一大爱好,摆在书架上的《你是最好的自己》、《我与世界只差一个你》、《谢谢自己够勇敢》、《你是宇宙的安排的邂逅》,还有现在这本摆在面前的《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都是我所收集的关于张皓宸的印记,他写了这么多年书,我也看了很多年,和大多数读者一样,我会在他出了新书之后,第一时间买回来阅读。
我喜欢在朋友过生日或者是毕业分别的时刻送书给朋友,《后来时间都与你有关》、《听你的》、《最初之前》这些被我买回来读过,但此刻却没出现在书架上的原因就是如此,它们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里被我送给了不同的人。
我常常在想,人会在怎样的时刻写完一本散文集呢,失意的时刻会写,郁闷的时刻也会写,如果是作家为了谋生的话也需要写吧,但是无论是在怎样的时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开始动笔就是在开始回忆,笔者们会根据自己的所感所想,所思所念,把那些记忆拼在一起然后向生活致敬,以此汇成一篇篇文章。
张皓宸的这本新书则是从二十九个角度出发,以不同故事展开,书中的所见所闻以及遇到的问题是如今大多数年轻人的现状,这类文字如今还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迷茫的人有很多,难过的人有很多,她们需要被安慰。不是所谓的心灵鸡汤,是在与时代对话,在与读者对话,营销编辑写给读者的话是:“全书以二十九篇散文映照月亮由缺到圆的二十九天,献给每一个在等待月圆的你。”
而我在读题目的时候,有了不同的感悟,所以便有了开头的那句“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然后就到了三十岁。”
此刻的我正站在十八岁与三十岁中间,这是我望向三十岁解读出的另一种含义。
每个人在读的时候感悟也不会相同,正如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一样。
所以,只有在读的时候,你才会拥有自己的感受,找到你无法解开的人生难题的另一种答案。
书中让人感动的文章有很多,我最喜欢那篇《是烟火是永恒》,叙述者回忆着三十岁的时刻以及被疫情困住的时光,有从抑郁中重新走向生活的朋友,也有摸清生活底细却仍旧走向生活的年轻人,文章的最后写了一段话:但世上的万事万物,不论出自平地山间,还是归于花晨月夕,皆为过眼烟云。有趣的是,换另一个叙述方式,当我们称为小小的烟火,在各自的天空灿烂时,从时间的维度上看,就组成了永恒。
接受生活,然后走向生活。
读书为了明智,也为解忧,那篇《少年不会飞》写出了多少千帆苦尽之后的哀愁,可我还是最喜欢其它篇章中的那句“都朝春天去吧,别烂在过去和梦里。”
书要自己读,路要自己走,读完《抬头看二十九次月亮》之后,我将心安理得地走向我的三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