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一度的生日时,每到生日的时候都会有一些感悟想要表达,和去年的自己相比是否成长啦,新长大了一岁又有了什么新收获。**虽然我一直都觉得生活动荡,但回头看看却是有在一年年进步的。今年这个生日正好是在我真正独立生活之后,脱离了熟悉的家人和朋友,一个人的生日突然有些多愁善感起来。
1.消失的仪式感
过生日最大的期待就是收到祝福和生日礼物了吧,我又是个浪漫主义,渴望出乎意料的惊喜,却又是个恐惧肉麻的患者,不善于表达和为他人制造惊喜,多矛盾啊。我是相信能量守恒定律的,当我给他人的只是简单的祝福,那也别奢求什么惊喜了,我很明白这点。
我想,这会不会是因为越来越难交到真心朋友了。学生时期交朋友,默默记住他们的生日,在零点送上第一个祝福,努力想成为那第一个人。长大后交的朋友,付出了真心得到的也不一定是真心,更别说过生日这种亲密的事了。当然,学生时期的朋友还在,只是大家都厌倦了惊喜,费力去准备惊喜,不如直接问你的喜好,或者打钱给你。
当然我想这些仪式感的消失并不代表着感情的变淡,当我们仪式感地做某件事的时候说明某件事很重要,我希望被仪式感地祝福也是希望被别人重视,知道有人惦记着祝我快乐,心里还是充满暖意。有时候觉得写一长串祝福很矫情,发个简单的生日快乐就够了吧,但是被一篇知乎回答中说的话劝服了:我们每个人都生而孤独,是爱让我们产生唯一的联系。
希望就算少了仪式感,也不要忘了分享爱。
2.逐渐衰老的好奇心
众所周知,小孩的好奇心是最年轻强壮的,他们每天都有好多个为什么为什么,我最怕被他们问到为什么,因为不仅暴露了我逐渐衰老的好奇心,我的回答还有可能浇灭他对世界的热情。每次长大都是个不断妥协的过程,很难坚持自己,总是在不断地改变,为什么他已经不是我的好朋友,为什么不去做你想做的事,我们的回答逐渐变成了一个:这个世界就是这样。不再探寻原因,生活给我什么,就接受什么。
这让我想起《苏菲的世界》里的一个比喻:世界就像魔术师从帽子里拉出的那只兔子,所有人都出生于兔子皮毛的顶端,刚开始所有人都对这世界感到好奇,但随着年纪渐长越深入兔子皮毛,安于温暖舒适的兔子毛底端,不愿意再爬上危险的兔子毛顶端看看这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小时候对世界的探索,大概是我创意的鼎盛时期,但那些创意却被大人们称作鬼点子,而现在的灵感却稀薄得可以。
希望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向兔子毛的顶端攀爬呀。
3.新的愿望
说完了令人有些沮丧的感悟,说说我获得的令人开心的新能力吧。
在生日这天又重看了刘瑜的《一个人要像一只队伍》,刘瑜的文字总给我很巧妙的感觉,又能从不同角度给我启发。我很认同她在文中说的最好的品质: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我想相比以前的我,我变得更有勇气了吧,生命过程中给我的难题,我开始学习勇敢还击,对工作不满意,好,我努力提升专业技能闯出去找新机会,始终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不知道这算不算不气馁呢。
昨天去看了鲍勃迪伦展,我惊叹天才是什么都可能的,他绘画、写歌,甚至还能做铁艺。我最喜欢他的画,特别是那副他一直变换色彩的61号公路,延伸出去的公路总是给人一种充满希望的感觉。展馆正好在江边,看完展就坐在江边吹了一会江风,阳光正好,微风徐徐,江面也波光粼粼,突然开始羡慕起住在附近的居民,要是能在这发呆一下午就好了,如果一下午太奢侈,就算是十分钟也能感到平静的快乐。你看,快乐这么简单,就在平常的日子里突然出现。
希望之后能多出门碰碰快乐的运气。
谢谢你看到这,听我碎碎念了这么多,但愿对你有所帮助。
文中我提到的一本书和两篇文章都很值得看,了解链接如下:
【知乎问答】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4918610/answer/836856936
【书】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045818/
【刘瑜文章】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1584014/
祝你天天开心,下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