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冬天对于互联网人来说格外寒冷,各大公司裁员的消息接踵而至,一时间人心惶惶。无论是已经裁员、还是在被裁边缘徘徊的互联网人,都开始做起了自己的打算。然而,当前的裁员潮带来了大批劳动力过剩,在此时找工作的难度不可谓不小。
在这样严峻的环境下,一份精心打磨的简历将大大提升个人竞争力。因此,笔者整理了过往写简历的经验,以运营这一工种为例,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文适用于:0-2岁运营人
一、写简历的准备工作
1. 研究对应的运营工种需求
运营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不同种类的运营需要具备的工作能力及专业素养都不尽相同。以下简单梳理了目前主要类型的运营岗及相应的要求:
通常在实际工作中,这些岗位的职责会有所重合,比如你在做产品运营的时候可能需要为产品内某个版位策划活动,那么此时你就是活动运营;当你在做内容运营的时候需要与用户互动,甚至建立自己的读者群,那么你又成了社群运营/用户运营。
所以,在找工作的时候最重要的:
结合岗位要求,找准自己的定位——你到底擅长做哪种运营?
梳理JD上的职责,让自己的工作履历与上面的要求一一对应。不是你的简历NB就能得到面试机会,简历通过率只与简历匹配度成正比。
2. 用STAR法则包装工作经历
这点虽然老生常谈,但确实非常重要。情景(situation) 、任务(task)、行动(action)、结果(result),一份叙述完整、逻辑清晰的工作经历离不开这四点。关于这个法则,网上很多文章都有详细介绍,在这里就不多赘述了。
3. 简历无需面面俱到
也许你的工作内容非常丰富,但请一定结合你应聘岗位的要求有目的的做筛选,优先将JD提到的内容写在最显眼的位置,确保HR能一眼看到亮点。
如果你的简历过分全面,会极大地影响HR的阅读体验,并留下“海投”的不良印象。
二、如何写出一份高水平简历
如果你的目标不只是找到一份糊口的工作,而是希望能跳去更好的平台,那么接下来的几个关键点请一定记得体现在你的简历中!
1. 通过数据体现工作成果,结果导向
运营的日常工作与数据密不可分,而数据也直接体现了你这份运营工作的价值之所在,运营一个500人的公众号和运营一个50,000的公众号性质完全不一样。因此,简历上的每一份工作的成果都应该被量化,让HR直观了解到你的业务水平。如果涉及到的数据比较敏感,可以用环比、同比的方式来代替。
2. 工作成果与项目、产品挂钩,展示全局观
所谓工作成果与项目、产品挂钩,指的是要在简历中体现你的运营工作如何服务于整个产品/项目,以及对产品/项目的意义。运营的工作不能脱离产品,即使你只是一个小执行,也应当清晰地明白自己的工作在整个项目中起到的作用。从各大招聘网站上可以看到,除了外包/实习岗,大厂很少有纯执行类的岗位了。如果你希望在下一份工作中实现职场跳跃,一定要充分表现你工作中的全局观。做一个懂业务逻辑、有产品SENSE的运营,才能使你从一众候选者中脱颖而出。
3. 写出工作中的“why u”时刻
运营的工作很多时候都流于琐碎,对于0-2岁的运营人来说,如果平铺直叙你的工作内容,要不看起来像是一份JD,要不就给人一种平庸、纯执行的感觉。
如果一份工作谁都可以做,那么为什么要选择你呢?想要在简历筛选中脱颖而出,就要写出你工作中的“why u”时刻-作为内容运营,你总能发现第一时间发现热点并产出爆款;作为活动运营,几个成功的拉新活动都来源于你的脑洞;作为用户运营,你收集到的用户需求成功推动产品多次迭代……在描述工作经历的同时充分体现你的闪光点,你就是那个最佳候选人!
下面举一个小例子具体说明,如何通过上述3点优化你的简历——
修改前:“参与策划X活动,负责活动流程设计及文案撰写”
缺点:工作内容偏执行,工作成果无数据支撑,整体无亮点
修改后:“主导策划X活动,通过设计分销模式实现病毒传播(why u:营销能力的体现),活动参与人数XXX(数据佐证工作成果),为产品带来XXX的下载量(工作目的明确,结果导向),转化率高于以往同类型活动(why u:通过对比体现活动策划强于他人)。”
三、写在最后
过去十年,依托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许多公司高速发展,许多非技术岗位(比如运营)大量涌现,由于入行门槛低但薪资体面,许多年轻人趋之若鹜。然而运营工作极度依赖平台,且很难锻炼硬实力,一旦脱离平台,就会发现自己欠缺安身立命的技能和资源。
也许,在这次寒冬,运营人们可以好好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当流量红利和平台优势不再,自己的职场核心竞争力究竟在哪里。
愿大家在这个寒冬都能找到一个好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