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心”医案

    患者女性,47岁,胃脘部烧灼感2月。2月前患者出现胃脘部烧灼感,发热,腹胀,偶尔出现胸骨后烧灼感,烧心,心烦、口干,口渴,口苦,胃脘隐隐作痛,纳差,口淡无味,似饥而不食,体型消瘦,舌质淡红,苔白,有芒刺,脉缓细。

患者曾到多家医院诊所就医,均给我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抑酸等对症治疗,1月到当地县医院行胃镜提示:非萎缩性胃炎。C14:阴性。给予七剂中药口服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随到我院要求给其输液治疗。输液治疗3天后,仍未好转。思来想去,建议患者继续口服中药治疗,患者欣然答应。给予一剂中药口服。3天后患者同事告知已痊愈。心想中医博大精深,真神奇。再三考虑,写下此篇医案。

思考:中医病名:烧心 

          中医辩证:湿滞脾胃,胃阴不足证

病案分析:患者体型消瘦,预指患者先天阴液不足,常言说,“胖人多湿,瘦人多火”。同时患者正处于月经不规律时期。出现烧心,口干,口苦,此处认为胃阴不足,是由胃热、胃火炽盛,或温热病耗伤胃阴所致。伴有心烦,属于情志不遂,气郁化火使胃阴耗伤而致。

因此,脾为太阴湿土,居中州而主运化,其性喜燥恶湿,湿邪滞于中焦,则脾运不健,且气机受阻,故见脘腹胀满、食少无味,治当燥湿运脾为主,兼以行气和胃,使气行则湿化。

胃喜润而恶燥,以降为顺。胃阴不足,虚热内生,热郁于胃,气失和降,则胃脘隐痛而有灼热感,嘈杂不舒,痞胀不适;胃中虚热扰动,则有饥饿感,而胃阴失滋,纳化迟滞,则饥不欲食;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可见干呕、呃逆;胃阴亏虚,阴津不能上滋,则口燥咽干;不能下润肠道,则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舌淡红,苔白少苔,脉缓细,为阴液亏少之征。

治法:健脾益气,清热利湿,滋阴养胃。

方剂:平胃散和清胃散加减。

上方一剂

暗语:此处用白术,苍术,陈皮健脾益气,石膏,酒黄芩,竹茹清胃除热,姜半夏降逆止呕,平胃气。砂仁,佩兰,枳壳芳香化湿,醒脾开胃。麸炒枳壳理气消食,宽中,行滞消胀。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热病津伤,口干烦渴,胃阴不足,食少干呕,病后虚热不退,阴虚火旺,筋骨痿软。广金钱草利湿,清肝经热。段瓦楞子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海螵蛸,味咸,涩,性温。收敛,收湿,制酸止痛。

小悟,后期患者陆陆续续服药三剂,未发上述症状。此病长久,长治不愈,久病,应重症起沉疴。重用制酸药物。同时清胃热,养胃阴。先煎段瓦楞子,海螵蛸熬出药物成分,充分发挥药效。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