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一:医疗圈最黑暗无耻的语言
来源:健康界
“在病人尸骨堆里炼就一身硬功夫”这是我学医从医52年来在医疗圈里亲耳听到的,被我认为是医学领域里最黑暗,最无耻的语言和行为。当然,这么说,这么干的是极少数医务界的害群之马、败类,但听到看到这种丑恶现象的绝对不止是我一人。
医生面对的是一个个有病痛的鲜活生命,他们把医生视为救死扶伤的希望和恩人。选择医生职业最重要的是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要尊重敬畏生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患者的生命远比自己的面子、“尊严”重要。无论你以为多简单的常规操作和手术,都要事先认真看病人,做好术前充分准备。万万不可粗心大意。
临床是“童子功”,现在有些学位很高,或从国外回归的医生,由于长期脱离临床,根本做不了手术,但错误的认为临床补起来容易。还被作为人才聘用或引进,当了主任,不会做手术就不会做手术,完全可以好好做管理,但放不下身段,上手术台就手抖,还硬头皮干。造成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惨不忍睹,还照旧披挂上阵,照做不误。
这种情况,科室、医院层面也都知道,但不知是因为这些个“人才”听话好管,还是都在一家医院拉不开脸面,我认为更重要是私心,当院长,喜欢服贴好管的,宁可要个不会手术的人当主任,也要想办法赶走手术精湛,但是有性格,不好“管”的优秀医生。
我在同仁当心脏中心主任时,一个优秀的心外科医生,手术精湛,甚至可以说精彩;一个善玩权术,基本不会做手术,死亡率极高。可长年以来,不会做手术的管会做手术的,不会做手术的还独领一组做手术,把年青医生也耽误了,真是害病人又误人子弟。这么眀显严重的问题,十多年议而不决,人命关天啊!
当医生,在病人身上万万要“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当年全国开展直流电消融治室上性心动过速,一些大城市相继做了个案,争先报道。我在北大医院主管心电生理,大家都在热议,要不要开展这种创伤大,需全麻的技术,要不要随波逐流?我向许玉韵老师汇报,主张不做。许老明确表态支持不做,汪丽蕙院长也支持。不久,微创、安全、成功率高的经导管消融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技术逐渐成熟了。我先请美国的Mark Wood,后请德国汉堡的Kuck,之后又请从芝加哥回台大的吴德朗教授(当年他还带着姜成恩)来北大医院示教,我当助手,先易后难,先从左侧游离壁旁路做起,再做房室结双径路,之后逐渐做右侧旁路、心房扑动和心脏结构正常的室性心动过速。有把握一步,向前迈一步。不伤害病人是底线。
1987年,我在美国回国前,国内经皮激光冠状动脉成形搞的很热闹,“举着激光,走向世界!”是当时的口号。汪院长与许老让我回国前多看些美国大的医学中心,听听如何评价激光技术,大多数美国专家认为无实用前景。回国后,我极力建议北大医院集中全力突破美国已普及,中国才起步的经皮冠状动脉球囊成形术(PTCA,当时还没支架)。当时有人认为,激光技术,听起来创新,容易获科研基金。而PTCA是成熟技术,虽对患者实惠,但常被认为缺乏创新。但我们最终达成共识,做好并推广PTCA。我们没有随大流,赶时髦,扎扎实实打好了冠状动脉介入的坚实基础,并实现了“全国一片红”。为全国培养了大批介入技术骨干。最终,历史证明,激光技术昙花一现,好看不实用,很快烟消云散。这就是判断力与学术定力。
我年轻时在北大医院,在王叔咸老师为核心的一大批临床精英熏陶、教导、培养下,多年来形成的临床思维定式,看门诊或查房先认真分析思考每个患者不需要什么,坚决不做无益于患者的事,再把患者真正需要的事认认真做好。
我对逐利的,严重存在的过度医疗深恶痛绝。它不仅害了病人,也让医生丢失了医生职业本应受到的社会尊重。患者是医生的老师,我们都是在为患者服务的过程中学会看病和做手术的。但,一定要谨慎,慎用利器,认真分析每个患者不需要什么,坚决不做无益于患者的事,再把患者真正需要的事认真做好,不能为了名利在病人身上做无把握,准备不充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