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又有朋友在和我聊“坚持”这件事儿。具体地说是“坚持跑步”这件事。
说到“坚持”, 我读过一本书——《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是日本一个叫古川武士的人写的。我写过这本书的书评(戳链接可读)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4105119/notes/5352652
书本讲的是基本理论,属形而上的。具体如何应用在“跑步”这件事上,还要有实战经验。我试着梳理一下我的经验之谈吧。
首先我想明确一下,在坚持一件事之前,是要先做思想准备,还是先要去行动。
很多朋友和我谈“坚持”跑步时,总要先聊心法,先要从理论上证明自己怎么才能做到。如果证明不了呢,就只好认怂,说自己根本做不到。有个朋友就曾拿知乎上的一篇文章,来和我探讨在坚持跑步前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准备。他说里面有些观点他很赞同。而那些观点恰好在证明坚持跑步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跑步时间长了,对于社交媒体上那些聊跑步心得的文章,几眼就可分辨出作者的跑龄和水平。其中不乏哗众取宠博眼球的文章。但必须要说明的是,即使作者的跑龄很长,水平很高,他的心得他的经验也只是个人的体会,并不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
比如朋友看到的文章,其中就有一句说:“不要轻易认为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这句话恰好给朋友无法坚持跑步的心理找了一个很好的借口。于是就得出结论,“我是无法坚持跑步的。因为这件事我做不到。”
但我的经验却恰恰相反。我认为,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如果知道我现在每年可以跑两个全马,估计我的体育老师会怀疑地球是否还有引力——曾经我是他最头疼的学生,没有之一。
这就是个体的差异。我们由跑步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人会有相信自己容易做到的趋向。而跑步,特别是坚持跑步,对很多人来说是“反人类”的。是的,人的天性就是趋利避害。作用在身体上,肌肉不用力,时刻保持放松姿势就是“利”,而充分调动肌肉,使其发力产生酸痛感,就是“害”。所以,有了“相信自己做不到”这样的理论支撑,那就更是让自己坐着躺着有了更多的理由。
其实,也许真是那些“害”才是人类生存的根本。人类的祖先是靠充分运动,比如狩猎才生存下来的。“趋利避害”的天性促使人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给自己创造越来越多可以“偷懒”的环境。但只有“懒”才是最大的“害”。不是吗?
所以,在跑出第一步之前,不要找那么多形而上,大而空的道理。要找就找如何让自己坚持下来的道理。而不是为自己找借口。
我在开始跑步前,根本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想靠运动来改变自己。“对于人类而言,保持在固定的状态会感觉比较舒适,变化会被视为一种威胁。”真正的变化是不容易的。很多人之所以放弃,是在这种“威胁”面前退缩了。
行动的开始,不如先定个小目标,让变化的“威胁”看起来不那么吓人。
比如,刚开始跑步,就定个三公里的目标,然后五公里,十公里,慢慢增加。这种跑步计划网上有很多,针对不同跑步水平,可以任意挑选,只管照着去做就好了。
古川武士在《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中说,跑步属于“身体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我很赞同这句话。因为和我的实际相符。如果按照科学计划执行,从运动小白到能够一次完成五公里,差不多也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如果能够完成十公里,那么,跑步就会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缺之不可了。
我还记得我完成第一个十公里时的兴奋。虽然那是我当时的极限,虽然当时我累得要怀疑人生,但心里的喜悦更是前所未有。后来,半马,全马,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当这些都完成的时候,我还会去纠结怎么才能坚持跑步吗?
如果非要说坚持一件事有什么心法的话,我认为是“选择”。
我选择下午下班后去跑步,因为在我的意识里,跑步比追剧,跑步比晚饭,比这个时候的任何事情都重要;我喜欢跑步后大汗淋漓的感觉,它比待在恒温的空调房里更舒服;自从全程在雨中跑完杨凌马拉松之后,我也不再拒绝在雨中跑步;空气质量不好的话,可以选择在室内运动;晚上有事的话,可以早上跑步。所以,如果我真的希望去跑步,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就像人饿了,怎么都会想办法去找吃的一样。之所以有的人无法坚持跑步,只是他还不习惯、不喜欢而已。
我跑步五年了,也写了不少心得文章。我觉得首先就是要相信自己。“只要去做,没有什么是自己完不成的。”这句话有的人会信,也会有人不信。相信的人里有的看完去做了,还有的看完也就完了。这就是区别。这是个人的选择,不能由此判断,这句话是错还是对。但我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