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落英缤纷的桃林中走来了一位诗人,他不是旅行家,却舒展笔墨,让我们随武陵打鱼人,看到了堪称“绝境”的山水风情画,他不是挥施政令的军事家,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工笔细描,勾画出一个让世人都无限憧憬的“世外桃源”,他不是哲学家,却用人生智慧,告诉后人,无论我们遇到怎样的生活,都要“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让我们的内心都存有对美好生活地向往。这就是千古名篇《桃花源记》留给我的深刻印象。《桃花源记》原题为《桃花源诗并记》,它是《桃花源诗》的序言。细读《桃花源诗》,我从“相命肆农耕”中,看到了桃源中人努力劳作,尽力而为的情境,从“桑竹垂馀荫”中看到桃源中人的幸福安康,从“斑白欢游诣”中感受到“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和谐美满!
桃花源诗(节选)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馀荫,蔬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帝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陶渊明的这首诗《桃花源诗》与《桃花源记》珠联璧合……
每每听到,有老师执教八年级下册的文言文《桃花源记》时,我总掩不住对这篇文章的喜爱。今天有机会聆听两位年过半百的老教师同台竞技,欢喜有加!
有了时光荏苒的磨砺,自然就有了教学的沉淀……虽属同课异构式的赛教课,两位教师都不约而同,把开课的起点都放在了,对旧知的复习上。所不同的是,执教第一节课的老师,开课直接点明“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课时”,目标明确;执教第二节课的老师,采用一幅炫彩的桃花图,再现情景,引发孩子们的想象感受,“美”字的提炼,使得课堂顺势而导,进入寻美,赏美环节。老师出示“桃源之美,美在无忧无虑。(黄发垂髫,怡然自乐)就是体现!桃源之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_”的句式,说出你看到的桃源之美。学生便在桃花源记的字里行间,里穿行,学生寻找到:和谐之美、劳动之美、景色之美、邻里之美、欢聚之美……听到这个环节,忽然灵感出现,感觉老师如果还能抓住“绝境”一词,继续推进,调动学生的积累思考“绝境”的“绝”都蕴涵了什么?探究这里的“绝”不仅有隔绝之意,还有“绝静、绝美、绝幽、奇绝、极致”的含义……这奇绝之地,这样完美的境地,只能存在诗人的博文中,只会让我们的读者无限好奇,无止境的追寻!
桃花源,太美!“渔人”找不到它,“刘子骥”也找不到它……但无论时间如何日月如何更替,无论山原如何变化,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桃花源!这可能就是文化的传承吧。以前读王荣生老师写的《文言文怎么教》一书,读到文言文教学要关注“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的“一体四面”时观点,能对教学层次的把握有较深理解。而今的探究,让我对“文化”的理解更加深了一层。那位曾满怀大济天下苍生宏愿,而后“不为五斗米折腰”,选择“采菊东篱下”,常著文字以自乐的陶渊明,给我留下了美丽的桃花源!我们总是在渴望与追求中,让自己活得不枉然,那么保持内心的善良真诚朴实,我们就能找到通向幸福、智慧和力量的“桃花源”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