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开始,“开心就好”成了一种生活态度,无数纠结狂被这句话拯救,无数焦虑被这句话化解,当然,也有无数人因为这句话获得释放,抑或,受到蛊惑。
不过我想大概很少有人思考“开心”这种状态本身。
这句话,我们完全有理由可以理解为,呼吁大家更加关注自身感受。从这个层面上说,这句话所倡导的东西是好的。
在人的社会中,我们不仅有法律道德的约束,还会有其他隐形的约束条件,比如事情的结果,他人的看法和感受,对自己的估计等等等等,每个人都是天生的预言家,多多少少都会根据当下的条件去预测未来。
很简单的例子:当你面临选择的时候,你一定会第一时间分析两个选择的利弊。当然, 你的考虑或许不能穷极所有的因素,但是你一定会选择那个现在看上去对自己有利的选项,并且不断强化,告诉自己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在这个过程当中,你舍弃的是另外那个选项及其所有的可能性,甚至你会因为自己的选择放弃一些东西,用以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也许你会为了前途放弃短暂的快乐,因为你相信这个前途值得你用一时的快乐换取,或者说,你认为好的前途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快乐。
这个目标就是一种约束力,当它强力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甚至会发现自己仿佛已经为这个目标所奴役,你牺牲越来越多的东西为了追求这个目标。而最初的美好希望,可能已经被这漫漫长途,不知何时结束的苦闷生活消磨殆尽了。
你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人生,怀疑长期以来自己这样做的意义。
而此时,“开心就好”四个大字的出现,完完全全能够帮你打开新局面:或者你快要扛不下去了,这四个字能够让你回忆起初衷,让你面对苦难甘之如饴,催你奋进;或者你觉得是时候放弃了,这条路看不到尽头,给你带来太多的痛苦,你决定不再跟自己较劲儿,不再过拧巴的生活。
因为这句话,抑郁了很久的人不再抑郁,一直纠结的人不再纠结,想不通的人突然觉得岁月静好。
可是,这句话还可能带来另外的可能性。
我的一个朋友,他有很多不错的想法。
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去行动,但他对自己的现状还有一些不太满意:譬如他觉得当下的生活并不完全是他想要的生活,譬如他期待生活中出现新鲜的事物;譬如,他想把想法付诸实践。
然而现实是,每一次他都会选择更加容易的选项:开始做一件新的事情,是比较难的。他总是对自己说“没关系,开心就好”,可是他告诉我,这句话只不过是用来麻痹自己,自我安慰,减轻心里放弃追求的愧疚。
“开心就好”这句话,就像是一句魔咒一样,让你不断选择那个能在短时间内迅速给你带来快乐的选项。
但同时,当你每一次放弃自我,迷失自我的时候,你潜意识里就会多一分苦恼和迷茫。不断累积的结果,就是你越来越不快乐,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越来越空虚,越来越闲,生活状况越来越差,生活得越来越边缘,离自己想象中的样子越来越远。
停下来好好想想,这真的是开心吗?
你只不过是选择了安逸,可是你内心的挣扎却与日俱增。
开心是精神层面的状态,欲望的满足并不能完全诠释开心,欲望的驱动力更多来自于生理层面,满足欲望的开心是有临界值的,日复一日的吃喝玩乐如果真的可以带来持续不断的开心,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迷失在物欲里呢?
没有追求的人生是迷茫的,迷茫的人是危险的。
迷茫的人接近丧失理性的状态,就像一个溺水之人,任何东西都有可能被迷茫的人当成是救命稻草。迷茫的人容易丧失自我,被灌输思想,强行洗脑,任由他人操控而不自知。
所以,问问自己,究竟是内心的丰足带来的开心,还是别人眼里的开心?
玩乐可以让一个人开心起来,不过“开心”可并不等同于玩乐。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遵从自己内心的渴望,所谓的救赎,永远发生在精神层面。
精神引导行为,行为作用于精神。当你用心感受,才会有真正的开心,当你遵从自己的内心去做一件事的时候,哪怕有再多困难,痛苦的感受会被你自己弱化,而满足和愉悦感会被放大。
“开心就好”没有错,只是它不是在教你放弃自己。
往往,在你放弃自己的一瞬间,你以为自己拥有了全世界,却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自己就是这样一步步失去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力。
“开心就好”,不是你的借口,而是一句提醒,提醒你维持生活动态的平衡,提醒你拿回生活的主动权,提醒你不要进到死胡同里,要看到生活的更多的可能性。
开心就好。别过得那么拧巴,适当的放松不会影响你赶路。
开心就好。别过得那么放纵,空虚感最终会将你吞没,人需要个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