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些新名词要被讨伐。这一次,不幸躺枪的是“碎片化知识”。
很多人有一个很有趣的心理模式——当他们想要推崇和赞扬某种东西的时候,总喜欢拉一个“小兄弟”来垫背。
爱智求真的小伙伴们最近可能都会在朋友圈刷到一两篇否定“碎片化知识”(或者“碎片化阅读”、“碎片化学习”)的文章,不少人读了还颇有醍醐灌顶之感,觉得自己对于阅读对于学习的理解又提升了一个境界。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类文章大多都十分推崇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这很容易得到希望获得更多知识的读者认同,觉得这才是真正有效的学习。这本来无可厚非,但荒唐的是,这些文章在给系统性学习大唱赞歌的时候,却偏要拉上“碎片化知识”这个“小兄弟”胖揍一顿。
所谓“碎片化知识”,我的理解是,体量较小、信息量较少的知识。我相信这样的理解应该八九不离十。“碎片”并不等于残缺,换句话说,“碎片化知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你可以说它是小知识、是浅层的知识,但不能说它是残缺的不完整的知识,这一点首先需要明确。有的人说,“碎片化知识”只是见头不见尾的某些知识的片段,言下之意是说这样的知识只是断章取义、是不完整的。我想说,你说的这不叫“碎片化知识”,你说的应该是断手断脚的“残破知识”。朋友,你只是订阅了一些混水摸鱼骗吃骗喝的二流公众号,读到了一些二货小编一边吃泡面一边拼凑出来的文章。对于这样的文章,请你直接管它叫“垃圾文”或者“二手文”。用”碎片化知识“这么文雅的词语来形容这类文章,那是玷污”知识“二字了。
有的文章指出,这些碎片化文章让人产生焦虑,而且让人自欺欺人。理由是,很多人订阅了很多公众号,收藏了很多文章,自以为又得到了很多知识宝藏,自己的知识层次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然而,这些收藏的文章却再也没有被读过。这样的人最终得了”松鼠病”,只会一味地收藏。发展到最后,他们会越来越焦虑,因为焦虑又订阅更多的文章来填充自己的空虚,形成死循环。发现问题在哪了吗?你说的根本就是懒癌拖延癌嘛,干嘛拉“碎片化知识”来背黑锅?假如不是“碎片化知识”,同样一个懒惰又拖延的家伙,天天去书店买书,《十万个为什么?》、《时间简史》、《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引爆点》......一大堆大部头抱回家,然后束之高阁等着这些书发霉积灰,结果不是一样么?这干“碎片化知识”什么事啊?你说信息量过大造成焦虑,一屋子书信息量不更大?
有的人认为,这些“碎片化知识”五花八门,各说各话,好像互相矛盾但又貌似都有道理,容易造成读者的困惑。喂,敢情图书馆里的书都是唱同一个调?难道市面上的各种书籍不是各种不同观点都有一些么?信息时代本来就是信息量空前巨大的,我们需要的是一双雾里看花的慧眼,懂得分辨和识别。这本来就是一个现代人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观点的碰撞、知识的百花齐放,本来就是这个世界的客观存在,跟知识是不是“碎片”没有半毛钱关系。假如把知识比作食物,那么“碎片化知识”就是零食。所谓的“系统性知识”、“深度知识”就像正餐。零食有酸甜咸辣各种口味,有坚果、点心、饼干等不同品种,难道你进了超市就不懂该买什么零食了?何况,就算是正餐,也有中餐、法餐、意大利餐,难道你进了餐厅就不懂该点什么了?自己没有辨别力怪信息量太大?这就好像一个人消化功能不好却怪餐厅食物太多。逻辑混乱、概念偷换真是到了一定的境界!
这些文章批判“碎片化知识”,还喜欢用一些看似高大上的词语,什么“碎片化知识陷阱”、“碎片化知识骗局”。喂,醒醒,谁骗你了,谁“陷”你了?别那么受迫害妄想好么?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碎片化知识”大部分并没有标榜自己包治百病、让你走上人生巅峰。人家说“教你一招不吃药预防感冒”,可没说“三句话告诉你基因检测的科学依据”。“碎片化知识”本来就是零食,你竟然骂人家没有三菜一汤缺少动物蛋白不饱和脂肪酸。自己贪心(或者傻冒),还怪人家行骗设套?我对视频的制作推广挺有兴趣,于是前段时间订阅了一些跟视频有关的公众号。当然,很多公众号是要订阅一段时间才了解它究竟好不好的。其中有一个号好像叫做“邪恶小短片”,我观察了一段时间,的确格调不怎么样,多是一些男女情爱花边小电影,于是后来还是取关了。可是人家诚实啊—— “邪恶小短片”,多实诚,确实有点邪恶啊,人家可没取个名字“奥斯卡60秒”之类的招摇撞骗啊。去商场吃了人家免费品尝的小点心,回头背地里骂人家“饼干里竟然没放鲍鱼”,那可不地道噢。
甚至还有的观点,认为“碎片化知识”阻碍了深度思考。上文已经讨论过了,“碎片化知识”虽然短小,但也是完整的知识。“碎片化知识”就像零食,它不能代替正餐,但自有它的价值。我们很多人大概都读过类似“十个有趣的心理效应”这样的小文章。这个文章简要介绍了鲶鱼效应、羊群效应、破窗效应和马太效应等有趣的心理现象,对于我们初步认识人的心理、社会行为的规律是有帮助的。我认为这样文章的效果就达到了。如果有的人还想进一步研究,完全可以再另找时间搜集资料进行学习。但你不能说这样的文章阻碍了你深度思考,你要深度思考除了你自己的懒惰没有别的东西可以阻碍。就好像,一个人适当地吃零食,并不妨碍他吃三餐。而且,除去垃圾食品,不少零食也是健康的、有营养的。
碎片化知识不会让你变傻,除非你本来就傻;
碎片化知识不会让你变懒,除非你本来就懒;
碎片化知识不会让你变得困惑,除非你本来就很困惑。
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凸显自己的高大上,才让“碎片化知识”躺枪。然而,看不起“碎片化知识”的人,恰恰可能不会对知识尊重到哪去。真正尊重财富的人,不会看不起两三分钱的利润。真正善良的人,也不会因为善小而不为。这是一样的道理。我从来不否认系统性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深度钻研知识的必要性。但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本来就存在许多碎片化的时间。等公车、等地铁、银行排队、吃快餐的时间,这些时刻恰恰是适合利用来进行碎片化知识的学习,反而不适合系统性的学习。在大块无打扰的时间段里系统性学习,同时也在碎片化时间里进行碎片化学习,不是更好么?不是更能充分利用好时间么?就好像,该吃正餐的时候细嚼慢咽好好吸收,有零食吃的时候也不拒绝好好享受,不是更健康更愉快么?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拧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