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锻炼与不锻炼的人,隔一天看,没有任何区别。隔一个月看,差异甚微。但是隔五年十年看,身体和精神状态上就有了巨大差别。
读书也是一样的道理,读书与不读书的人,日积月累,终成天渊之别。
有人说,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人比比皆是;而有的人小学毕业,却当起了大老板。
于是,社会上总会出现一些读书无用论。这些有没有动摇你对读书的欲望呢?
如果你就此被动摇了,那么你很可能就看不到更大的天地了。
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多读书呢?读书的意义又是什么?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读书不是为了站上顶峰,而是为了不跌入谷底。
读书,可能不会让你一鸣惊人、一步登天,但是却可以在你做人生重要选择时,有一个更大的格局,让你知道自己最适合哪个位置。
小时候在家乡读书的时候,家乡的人们家家户户都会耕田种地。
就拿种地来说,播种之前,我们都要给土地松松土,这样有利于种子的成长和发育。
很多人每天都会去自己的地里面看看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时不时要除草,浇水,施肥。
如果隔几天不去看,可能会出现各种情况。比如,幼苗被虫子吃了,天气干燥容易枯死,而雨水太多又容易被溺死。有的杂草比农作物还有多,也有的生长情况不佳。
想要获得好的收成,农民伯伯们就得用心打理和运作。
每日的辛苦都不会白费,而辛苦过后会给人带来莫大的充实感和成就感。没有这个更让人开心和欣喜的了。
读书这件事,说起来其实跟种地差不多。
读书之前,需要选择好自己需要阅读的书目,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提高效率。
书买好了之后,要做好计划每天都空出来一点时间阅读,隔几天不去看,就容易生疏和忘记,也容易就此产生惰性。
而想要读书变得有效果,读书的时候就得用心,有需要的时候可以做好摘抄或者笔记。
长期下去,你得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还有生活的充实和思想的升华。
世上没有白走的路,更没有白读的书。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未来某一个时刻得到回报。
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数量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读书64本。
而中国13亿人口,除去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1本都不到。
自诺贝尔奖设立以来,犹太人共拿走了20%的化学奖、25%的物理奖、27%的生理与医学奖、41%的经济学奖、12%的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还拿到了1/3以上的普利策奖、1/3以上的奥斯卡奖。而犹太人在世界上的人口只占0.3℅。
一个爱读书的民族,自然是优秀的。而一个爱读书的人,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三毛曾说:“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很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为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平时在图书馆或者公园里面,看到认真读书的小哥哥和小姐姐们,低头或者事抬头的瞬间,都觉得他(她)们特别有气质。
读书,我们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而不读书,我们只能经历一次。
所以,不要犹豫,拿起一本你喜欢的书开始你的阅读之旅吧。希望你能在书本里面找到属于你自己的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