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鸡泽的历史渊源
中国邮政定于2018年9月8日,发行《诗经》特种邮票,一套六枚。各地纷纷举办原地首发式,河北河间是其中之一,因此,也想浅谈《诗经》与河北鸡泽县的历史渊源。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大型诗歌总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劳动人民的民间歌谣,共305篇。按性质和乐调分为“风”、“雅”、“颂”三大类。《诗经》的编纂者是谁?历来说法不一。而《史记*孔子世家》认定,是孔子删定。据史料记载:《诗经》原先叫作《诗》或《诗三百》,孔子死后,儒家弟子把它奉为经典,才称作《诗经》。其实,《诗经》毁于秦火,汉初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有齐人辕固,鲁人坤培,燕人韩婴,赵人毛苌四家。魏晋以后,齐鲁燕三家先后立为学官,逐渐襄亡,唯有毛诗得传。所谓:“毛诗”,指的就是毛苌编辑的《诗经》。
《鸡泽县志》记载毛苌治诗的丰功伟绩。即:“毛苌”遂之后,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投同国贯长卿,六经遭秦火后迄今三百篇之义,炳如日星,苌之力也,于是世传毛诗之学,从寺文庙。剧目《毛苌休妻》就是毛苌为编纂《诗经》与妻悲欢离合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毛苌是毛遂(自荐者)之后,毛亨(大毛亨)的侄子,系鸡泽毛官营村人。自幼好学,才学出众,早年跟随毛亨,后来,毛苌流落河间乡下,一边收纳子弟教书,一边搜集整理《诗经》,昼夜苦劳,废寝忘食。村民见状,帮他把家乡的妻子接到河间,照顾他的生活。妻子出身富裕之家,从小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到了河间后,开始还能与毛苌和睦相处,但时间一长,见毛苌整天搜集传授《诗经》,不管家中的油盐酱醋,有时吃了上顿没下顿,受不了这样的饥苦,就劝毛苌出仕为官,免的吃苦受累。可毛苌视功名如粪土,视《诗经》如珍宝,不听妻子劝告,不仅收集口授,还把它写于或刻于竹片。因毛苌家底不厚,买不起这些东西,有时变买一些衣物。一次把妻子簪子给变卖了,妻子一气之下,把毛苌刻写的《诗经》烧了。这一烧,犹如摘了毛苌的心肝,毛苌恼羞成怒,写下休书,立即把妻子休回娘家。
毛苌的岳父在地方做父母官,喜欢诗书文章,很器重毛苌的才华。得知女儿被休,乃是一辱,又气又恼,深怪女儿鲁莽,又怒女婿轻率休妻。当他听说毛苌立志篇纂《诗经》时,敬佩之情油然升起,想到《诗经》乃是国宝,是炎黄子孙的艺术精华,自己也该为编纂《诗经》出把力,决定说服他们夫妻,让其破镜重圆,便把女儿叫来,问:你是否还思念毛苌?女儿点头,他拿过休书,在背面写了诗句,交给女儿,嘱咐再三,差人把女儿送回河间。妻子见到毛苌,施礼跪下,央求丈夫收回休书,但毛苌不予理睬,妻子无奈,便将父亲所写诗句掷于毛苌跟前,起身边走,毛苌拿起一看:”关关雉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急追门外,惊问:“此诗出于何人之手?”妻子回头便说:“是家父所写。”毛苌编纂《诗经》想得到她父亲的帮助,便回心转意。但在当时,休妻后再认妻,乃是一耻,不过为了编纂《诗经》,破俗认了妻子,并把岳父所写的诗句编入《诗经》的首篇。
汉景帝时,刘德为河间献王,修书好学,爱惜文墨之人,招贤纳士,网络人才。闻知毛苌才学渊博,遂建“君子馆”,命他开馆讲学。这样一来,毛苌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用自己的心血汗水,聪明才智,将濒于失穿的《诗经》撰写成书,即世传毛诗。
《汉书卷八十八儒林传弟五十八》记载:“毛公,赵人也。治《潍》,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为王莽讲学大夫。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书中的毛公是指小毛公毛苌。
从《潍》的隐文中可以看出,“潍”同卫,示意先祖封地巨鹿(领河北鸡泽)属卫,同时“潍”又是“鸡泽诗经集”的简写(把“潍”字拆开,“氵”是鸡泽的“泽”字的偏旁,“纟”是诗经的“经”字的偏旁,“隹”是“集”字的上半部分),毛苌命名“潍”的真实用意是要告诉后人毛亨的《毛诗诂训传》在鸡泽时已经诠释完成了,《潍》的编注成功凝集着毛亨的心血。
近些年,鸡泽积极致力于毛遂文化,大力弘扬《诗经》文化,先后建成毛氏祠堂,毛遂公园,诗经公园,诗经路和诗经中学。《诗经》特种邮票的发行,不仅使鸡泽毛遂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也给毛遂文化增添新的内涵,同时也是诗经公园、诗经路和诗经学校在打造特色文化和教育上,找到一个新的支点和平台。《诗经》必将成为鸡泽一张新的“国家名片”,毛遂文化和“诗经”文化必将在鸡泽交相映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