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有云:“少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中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老年看山终是山,看水终是水。”一语中的,点破人生奥妙。少年纯朴,质净如纸,眼中没有浮华烟云遮蔽,单纯的人造就的自然是单纯的世界;中年疑虑,迷惘失落,经历了人生的众多变故与挫折,诱惑与选择,心中迷茫,眼前无路,是眼中浮躁映射到了生活,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老年彻悟,世事洞察,经历了世间的大起大落,也饱受了世态炎凉,看惯了千家百态,内心得到沉淀,抱朴守一,无欲则刚。就如林徽因所言:真正的平静,不是避开车马喧嚣,而是在内心修篱种菊。人的一生,终究是寻觅人内心的明悟超脱。
“我们曾如此的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无关”。杨绛如是说:是呀!人生最唏嘘的事莫过于没有发现自我的存在。我们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为别人活着,活在他人的目光中,活在他人的希冀中。人的一生,是追逐自我的一生。没有发现自我的存在,生,无疑失去了价值。为谁而活?怎样活着?是值得我们穷其一生去深思探究的人生命题,无须找到答案,只需一直在路上,就已是成长。人的一生,终究是寻觅人内心的价值归属。
“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这是帕斯卡尔闪烁着人本主义光辉的智慧结晶。思想由思考而来,人的一生,该是思考,追逐的一生。思考人生之路的大道至简,思考命运之途的变化无常。人因思考而高贵,也因思考而幸福。有时我们穷极一生去追逐一个答案,明知没有结果,却执著如旧,乐在其中。没有答案的人生,或许才是吸引人们不亦乐乎的去寻求寻觅的人生。若是知道了人生的答案,试问有几人能神色如常,波澜不惊,敢毅然决然的与自己的将来面对呢?郑板桥的大智慧是“难得糊涂”。或许人生就该如此,终究是寻觅人内心的清澈自省。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有“超越自我”这一需要之说,也就是最高层次的需要,这表明人是有寻觅内心的明悟超脱,价值归属,清澈自省的自然本能的倾向的。人的成长经历的也是一个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到“知道自己知道”的过程。成长的过程,本身就在于一个寻觅,追逐答案的过程。答案本身不迷人,迷人的是那沿途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