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作品为作者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书中原文:
你今天能选择的职业,只是一个非常狭窄的范围,这是今天大多数人都认可而存在的职业范围。你在这当中要选择自己兴趣最大、付出成本最低,而且在相当一段长时间里总收入最高的职业。
经济学的看法是:你拥有你的生命,但是你的生命是怎么度过的,你的职业是怎么选择的,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上其它人决定的。
联系个人体验:
最近,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小米发布了新车型,华为和奇瑞合作,智界汽车横空出世,且销量不错。
未来将是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智慧汽车的时代即将到来,而华为无疑是国内软件工程方面的王者。
打败你的有可能不是同行,而是跨界。随着汽车制造产能的过剩和新势力造车的强有力冲击,留给传统汽车行业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公司往新能源转型的前途未卜,我也必须要为自己的下一步发展提前未雨绸缪,做好准备工作了。
这几天,我和朋友讨论了一下,针对如果哪天失业了的出路问题。究竟是继续找另外的新工作好;还是回家跟父母学做生意;抑或是在写作这条路上专注一点,走得更远一点。
我充分对三种想法进行了一番比较:
一是,另外找工作可能是不太现实了,内卷社会,对年龄偏大的人已经不是那么友好了,哪怕你能力再强也无济于事,别说我们,年龄超过35岁,很多部长和总监出去都找不到工作呢,当然我也并不是十分看好当前轰轰烈烈的新势力们,反而觉得华为、小米可能会走得更远。
二是,回老家和父母和叔叔孃孃们学做生意,好几个叔叔孃孃生意都做得很大了。但这在当前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孩子还在这边上学,眼下正处于初四即将中考的最关键时刻,我肯定是不能随意妄动,要呆在原地按兵不动,静待事情变化了。
三是,写作,我目前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现在也一直在锤炼技能当中,可以在等待观察发展机会的时间里好好打磨这个技能,更上一层楼,以后可以往小说作家、编剧和新媒体主编等道路发展,这也符合我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综上,朋友给我的建议目前最好的做法就是以不变应万变,边主动多提升技能积蓄能力,边做好现有的工作,减少变动保证孩子顺利中考考上高中。
关于我现在的职业,我在读书的时候,其实并不知道自己未来会成为一名工程师,在我印象中,工程师都应该是智商很高,会设计和会画图的非常厉害的人。
上大学的时候,曾经认识一个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高级工程师,他自己设计的设备获得了专利,他把这个专利转让了很多钱,那时候,工程师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上了。
大学期间,上电气试验课,要组装一个双向电机,既是发电机又是电动机,要接100多根线,我们要按照手中的图纸接完所有的线路,然后让电机启动起来,我接连接了好几次,不是这根线接错,就是另外一根线少接了,总之是一直启动不起来。
这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同学很快就接完了100多根线,成功启动了双向电机,在场的同学无一不夸奖他动手能力强,是天生的工程师的料,毕业后,这位同学顺利地保送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读博,现在在英国一家飞机公司当高级工程师。
等到我大学毕业找到工作后,我仍然不觉得自己是个做工程师的料,因为我虽然脑子很好使,但是动手能力并不强。
我弟弟倒是从小到大被邻里夸奖智商高,他因为好奇心强从小就把家里大大小小电器拆装了个遍,比如看到了电视机里面人动来动去,为了了解原理,他自己动手就把电视机拆开看里面的结构了,邻里们都说他长大后肯定是个优秀的工程师,后来他果然去了一家德资企业做了一名优秀的工程师。
而我,是最不像工程师的人,经常喜欢舞文弄墨,写诗歌写文章等等,被误认为不擅长理工科(实际上是文理兼修,都擅长的),当不了工程师,却偏偏当成了工程师,而且还当得风生水起,真的是造化弄人啊。
可能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吧,按书中所说的意思,兴趣最大、付出成本最低和总收入最高是我们选择职业的黄金三角形。
采取措施: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我们选择的职业是围绕兴趣、成本和收入得到的均衡条件,我们就应该经常反思为人生做出最好的职业选择。
作者:陌小诺,用脚步丈量世界,用眼睛记录风景,用文字思考人生,听风耳语,偶有顿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四方友,赚万贯钱,用有限的人生体验不一样的精彩!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