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记得去年的十一小长假期间第一次读《奇特的一生》,当时带给我的震撼是巨大的。
其中张兆杰老师的文章《“奇特的一生”可以复制吗》特别有触动到我,这里节选一段话。
我猜,很多朋友会这样,看到这篇文章,啧啧不已,写的真好啊,然后看过去就过去了。再看可能是多年后,或者再也不会看了,我希望,看了这篇文章,如果感觉不错,那就马上去试一下,,我们要讲究学以致用,这样才会有一寸一寸的提高。不是明天用,也不是后天用,是等一会儿看完了,马上用。
老师把读者的心理摸的透透的,当时这段话还真激励了我,我当即决定马上行动做时间记录。我清楚的记得当天上午就实行了,做家事、吃饭、休息等所有的碎片时间我都给记录上,结果一上午的时间效率大大提高,实际读书比原来计划多了一倍,午睡前才发现一上午都没看手机,这在没做时间记录之前是不可能的,做了时间记录才会发现时间的紧迫感,不敢浪费。
那是我第一次尝试,但以后再也没有尝试过,所以深知能够常年坚持时间记录很不容易。
2、
本周跟在熊猫书院后面又重温了这本书的精髓,每天15分钟,很佩服改编的老师,整个读本行文流畅,语言精辟,时时发人警醒。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是每一分钟、每一小时累积起来的。现代人善于规划未使用的时间,甚至为了节省时间而放弃休息、放弃娱乐。各种各样时间管理的书籍接连问世,现代人仿佛抓住了救命稻草。但如果说到对自己浪费的时间都知道得一清二楚,那又是另一回事了,而柳比歇夫做到了。
时隔一年以后再来读这本书,又恰逢新年交替之际,所以引发了很多的思考。
前两天看到马云的一句话:改变痛苦,不改变更痛苦!2017年对我来说是个改变之年,命运把我推到了榜样的位置,那份使命感与责任感推着我努力成长,但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拥有好的学习方法,并且养成习惯,才会收到好的效果。
柳比歇夫是在1916年1月1日,26岁时开始记录时间账的,人们总喜欢在一年的第一天立下目标、发下宏愿,过后草草了之(我也是的),而柳比歇夫真的坚持下来了。
有些人也会开列清单,列出待办事项,定完成期限,可对所有事情的时间花费都了如指掌,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多年来坚持的时间记录,让柳比歇夫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时间感。他不一定任何时候都在看表,却能精确地感知到做一件事情大概花了多少分钟。对他来说,时间的急流是可以感知的。柳比歇夫不但自己每天手动统计时间,还要做结算、预先定计划、安排下个月的时间。总之,他的时间统计法本身就耗费很多时间。这又何苦呢?他自己回答说:“我对这个时间统计法已经习惯了,没有它就没法工作。”
时间统计法不仅仅只是记录,更重要的是总结,复盘才能去翻盘,复盘总结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过去的面目。在这镜子前,我们无法假装,无法欺骗自己。我们看到的不是自己所希望的模样,而是自己的真实模样。而多少人在面对自己的过去时,只是假装看到自己所愿意看到的模样!
我们的生活以事件为标志,但事件与事件之间却是一片空白……
时间管理大师叶武滨老师说过:成功人士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成功人士拥有更多的好习惯。如果过去几十年都是自由散漫惯了的,一下子要养成记录时间的习惯,好难的,靠的是长年累月的坚持,忘记没关系,重新来过,先固化再优化,最重要的是要行动。
3、
想说: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想改变吗?那就做行动派吧!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近一寸的欢喜。既然许下了提升自己的承诺,那就从记录时间开始吧,烂开始也可以有好结果。
2018年,记录时间之年,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