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拾房间的时候,从尘封的文件夹中抖落了一张边缘开始发黄的纸。捡起来一看,不觉莞尔。
原来这是自己四年多前的求职简历,上面还有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时候的青涩照片,回忆一下子就胀满了整个房间,青柠檬的荒唐岁月扑面而来,不觉心神皆荡。这么醉人的心境可是难得,赶紧洗了洗手,从书架上翻出很久很久以前的读书笔记,回味那时滋味。
刚打开扉页,目光便再也不能移开,脑海中零散的灵感刹那间便涌了上来。
扉页上抄录了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里的四句诗。
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节选
古人皆喜‘诗言志’,有陈胜吴广的“王侯将相宁有种呼”,有汉祖刘邦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有李贺的“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却正如毛晓雯老师的《唐诗风物志》中所言,而最令人佩服和神往的志向,确是杜甫的“致君饶舜上,再使风俗淳”!他的志向不是个人的荣辱得失不是铁马金戈,而是普天下所有的普通百姓,单单这份胸襟,便足以揭示“诗圣”的美名非虚!
以诗言志,一则是倾吐心中抱负,二则便是希望得到赏识,能够一展平生抱负。
在唐诗中,关于这类言志诗有一个专门的门类,叫“干谒诗”。通过干谒诗来表达心中抱负,同时希望得到掌权者的赏识,进而能够平步青云一展抱负。
通俗来讲,唐人入仕一般有三种途径。一是科举考试,就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所有人都有机会,但也可以作弊,但相对而言很公平;二是通过举荐,这就类似我们当今的官二代,富二代,有门路;再就是通过“干谒”,而干谒便是通过诗歌来得到大人物的赏识,以便能进入朝堂,这就近似于我们今日的“自荐信”,或者说求职简历。
脑海中不断的奔腾着那些文采飞扬的干谒诗,又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简历,好不惭愧。
不过却也越发的向往盛唐那个流金的时代,连求职信都写的这么诗意盎然,那生活又岂能不处处都诗情画意!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的这首诗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初中课本中学过的千古名篇,朗朗上口,诗意磅礴纵横。可当年局限于年纪,并不明白这传唱千古的名诗,是一封求职信。哪怕自己真正开始找工作的时候,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如果,能早点儿意识到,现在的自己或许是另一个样子。然,今日了然,亦不算晚。
当时孟浩然,应进士举不第,便写给丞相张九龄一封求职信,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欣赏与提拔。不去看结果,不去问缘由,只看这首求职的千古名诗,看唐人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盎然诗意。
前四句写景,荡气回肠;后四句入情,言明心志,想渡湖而无舟楫,圣明时代却不能有所建树,心感愧耻;看着别人垂钓,多想一展自己的身手。虽然唐风彪悍,是中华文化史上最奔放的一笔。但在封建社会下,毛遂自荐是一种遭人鄙视的行径。他们更加奉行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文化。因此尽管唐人干谒成风,但是诗文却多是含蓄。所谓知者自知,不知者知与不知何干!
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
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
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
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
————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书》
酒剑仙,李太白。单只是写下青莲居士的名字,内心便忍不住的澎湃。这个传唱了千年的大文豪,大酒鬼,早已经镌刻在华夏的历史柱上,无法磨灭。
众所周知,李白一生在入道和求仕之间徘徊,或许失意或许得意,但无论何时,他都蓬勃的像个少年,锐意进取。
如果说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干谒诗,是希望入主国家政府机构的求职信的话。那李白的《赠何七判官昌浩书》则就是一封投向国营企业的求职信。
此诗前半写诗人不愿白首为郎,不甘心老死阡陌之间,决心乘风破浪,为世人做一番排难解纷的大事业的崇高志趣;后半赞何判官有管、乐之才,愿与之同驱疆场,为国立功。
李太白终究就是李太白,一封求职信都写的万古流传。也只有李白,才能写出这样一首全诗抒写远大理想,洋溢着努力进取的积极精神的求职信。这样的李太白,才是梦里的青莲。
李太白渴望入幕(投身幕府)的干谒诗还有《赠韦秘书子春二首》,取其二,领略太白的滔天诗意。
徒为风尘苦,一官已白须。气同万里合,访我来琼都。
披云睹青天,扪虱话良图。留侯将绮里,出处未云殊。
终与安射击,功成去五湖。
未将时会合,且与俗浮沉。鸿养青冥翮,蛟潜云雨心。
烟胶春别远,风碛暮程深。墨客投何处?并州旧翰林。
————白居易《春送卢秀才下第游太原谒严尚书》
唐人令人着迷的地方有一点便在于整个社会的包容度,传言中的文人相轻的事情很少发生。有人为谋出路递干谒诗,而收到干谒诗的大人物往往都会认真的对待收到的干谒诗。对于才华横溢的便会予以推荐,对于才华不够的,往往也会赠些钱财衣物。这份温暖,足以慰藉潦倒书生飘零的心。
在唐时还有一种干谒诗不得不提,这种干谒诗名篇很少,但却体现了唐人的气度。这种干谒诗,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举荐信。是高官达人主动向其他大人物举荐人才的干谒诗。白居易的这首诗便是向严尚书举荐卢秀才的干谒诗。唐人的这份心胸我们今天相比,也显得狭隘。帮自己的亲朋或者容易,帮那些不相干的有才之人却不多见。不仅诗意,还有心胸,我们都渐渐的越走越狭窄。
像白居易这种“蓄家妓过百”的糜烂之人,还有元稹这种刚刚为亡妻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这样感人肺腑的绝唱,转身便又寻花问柳的负心薄幸之人,我很难欣赏。但这并不能抹杀他们是伟大的诗人的这个事实,也不能抹杀白居易的心胸。
最后,不说求职,只说诗。
唐朝的干谒诗是一种特有的文化,干谒诗也有非常多的名篇,都传唱至今。我们今天求职再靠一首诗已经绝难功成。但是将自己的志向化作诗,化作诗意,却值得我们借鉴。
哪怕是求职,唐人也求的荡气回肠,万古流芳。那书写的哪里是诗,是满腔热血,是生活的篇章!
其实,我们今天也一样,只要有心,诗意就在身边,随手可得,俯拾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