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太极拳一年多,一直在思考,确保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这里把我对太极的思考总结一下,主要记录一下自己太极路上的心路历程。
太极拳是什么
看过很多武侠小说,小说里把各种武术描述得神乎其神,这是意淫,也对大众很大的误导,唯一的好处是让更多人关注武术。本质上所有的武术都是要达到下面的目标:
- 在练习的过程中提升改善练习者的体质和体能
- 通过练习提升练习者的感觉灵敏度和反应速度
- 通过练习,让练习者在搏击过程中可以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力
不同的武术只是训练方法不同,侧重点不同而已。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任何武术,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条件和性格来选择。
太极拳就是一种训练搏击的方法,大方向和其它搏击术没有不同。当然,现在我们练太极主要是为了健身,搏击变成了副产品。
太极拳练什么
太极拳讲究松和静,就是保持身心的放松和安静,只有这样感觉才会灵敏,才能更好的感觉自己,感觉外力。
想象一下,当有一个力气比你大的人来打你,当他的手接触到你的一瞬间,放慢10倍,这时你肯定可以用最小的动作幅度和力量去避开或者改变对方力的方向。这就是所谓的四两拔千斤了。
太极拳看上去很柔,其实是很讲究发力的,发力有很大的学问。
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个很瘦的民工可以搬很重的东西,并不是因为他比你力气大,而是因为他会用力。我们抱东西的时候,并不完全靠手臂上的力,手臂只起固定作用,手臂连着肩膀,肩膀传到背,背靠腰,腰通过胯压住大腿,大腿通过膝盖靠小腿和脚掌支撑。一个简单的动作,要靠全身的协调完成。
多数人都只能在完成某些熟练的动作时,懂得调用全身的机能完成,即时这些动作,可能也做得不完美,更谈不上对所有发力的系统性的掌握。
太极拳就是要通过训练,让人系统性的掌握发力。通过练习,达到做任何动作,哪怕是举手投足,都是完美的状态,任何时候,如果你想的话,都可以发力,而这一发力,就是全身肌肉完美协调发出的力。
注意这里不是说太极要求时刻都发力,而是说太极要求练到具备时刻都可以发力,任何部位都可以发力的能力。
这里说的发力是指调动全身机能的完美一击!
太极拳训练的原理
陈氏太极拳一般按这样的步骤进行,先练习老架一路,然后是老架二路也就是炮捶,然后开始练习推手。在整个练习的过程中,站桩是要贯穿始终的。
那么为什么通过这些训练可以达到我们上节所说的目的呢?
中定桩
太极拳里面站的桩叫做中定桩,中定桩在整个太极拳练习的过程中是贯穿始终的,无论你是在练老架一路还是在练推手,桩都是要站的。
站桩可以放松身心,加强腿部力量,拉伸脊椎,通气血。桩站好了,会感觉精力旺盛。在练习套路的过程中,要一直保持站桩的感觉。对套路中任何一个动作的要求和对站桩的要求是一致的,套路可以说是活桩,所以站桩是基础。
老架一路
老架一路柔多刚少,以掤捋挤按四正劲的运用为主,以采挒肘靠四隅手的运用为辅。用力方法以缠丝劲为主。通过老架一路的练习,形成以丹田为核心,八面支撑,一动百动,节节贯穿的运动规律。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概括老架一路的作用,那就是它会帮你认识自己,帮你找到自我!
打个比方,刘德华帅,古天乐也帅。但是如果古天乐什么动作习惯都学刘德华,那他就不帅了,当古天乐按自己的体格和个性来的时候,一切就会很自然,那他就找到了自我,就帅了。
老架二路
一路练好了,就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自己最合适的最舒服的状态,这时就可以发力了。
老架二路也叫炮捶,动作比较复杂,要求疾速紧凑,刚多柔少,用劲以采挒肘靠为主,以掤捋挤按为辅,着重弹性劲的锻炼。
推手
通过前面的练习,对自己的感知和力量已经控制得比较好,人家站着让你打,你会打得不错。
但人不是死的,对敌情况多变,所以还要练习对外力的感知和反应,这就是练推手的作用。
推手是检验太极拳拳架的试金石,通过推手训练可以很好的验证我们在套路练习中犯的毛病,找出错误及时纠正,通过运用粘、连、黏、随的方法以求得懂劲。
到了这一步,基本就进入了太极大门,后面的修行就靠个人了!好比健身房的器械都会使用了,能练出几块肌肉就看自己了。
关于“气”
太极拳是内家拳。说到内家拳,必不可少的就会谈到气。很多人觉得太极拳神秘,或者有的人觉得太极拳是骗人的,都是因为这个气。
其实这里面没有违反物理规律的地方,气是一种感觉,不是真的空气的气,只是一个说法。很多人说人体解剖了根本看不见经络,所以不存在经络,当然不存在气。那如果有人落枕了,感觉疼,你解剖了能看到疼吗?看不到就代表疼不存在吗?
每个人都有气,只是一般人没有静下心来去感觉它,或者动作不标准导致这个感觉太微弱。而这个感觉能够通过训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烈。
气和动作可以形成正反馈,能感觉到气,可以帮助你校验自己,如果一个动作,你发现气不顺,那么这个动作肯定没有发挥出你的潜力,如果你的动作符合太极要求的运动规律,动作流畅,那气感也会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