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如果能够提高注意力,一定会让效率提高,事半功倍。而目前所处的网络时代,我们的注意力正在被滚滚的信息洪流撕得粉碎。大脑的意识在这庞大的信息流中沉浮翻滚,不知所终。
著名的脑科学家,认知心理学家约翰•雅顿博士经过过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了7个保持注意力的原则。
1.有节奏地呼吸。
所谓有节奏地呼吸,就是缓慢地用你的腹部吸气和呼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腹式呼吸。所谓的缓慢呼吸,就是不要用力,而是自然的呼吸。呼吸的过程中,不要把肺部的空气全部呼出,也不要把肺部全部用空气填满。而是有所保留且有节制地进行一呼一吸。
雅顿博士研究发现,这种呼吸方法,能够让人的心率变慢,进而让人的心情平静下来。
我们知道,当一个人演讲的时候难免会紧张。有一个好方法,就是通过深呼吸来缓解紧张。这里所谓的深呼吸,并不是玩命的吸气呼气,而是比平常更多的吸进空气和呼出空气。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有节奏地呼吸。让演讲者平静下来。
2.专注于当下。
专注于当下,就是把注意力放到当下,放到眼前的事情。比如你可以专注于一件衣服,甚至一个台灯,一部手机的外观。雅顿博士发现,这种专注,可以激活人的大脑的前额叶皮层,通过前额叶皮层,抑制了杏仁核跟交感神经的过度活跃。我们知道杏仁核与交感神经的活跃,导致人的情绪紧张焦虑。这些情绪不利于注意力的提高和集中。
3.安静的环境。
这一点很好理解。一个嘈杂的环境,肯定不如安静的环境对注意力更有帮助。安静的环境需要你进行营造。比如让环境灯光暗下来,只留下你需要的照明灯,带上降噪耳塞,如果家里的环境不行,可以考虑找一个更安静的地方。
4.接纳一切,不做评判的态度。
这种接纳一切的态度,可以避免我们纠结于局部问题。也避免我们持过于主观的态度来看待问题。当我们看待事物的态度不够客观,就会影响我们的专注,而把思维转向我们纠结的点,进而导致了注意力变形。当我们拒绝的时候,我们的注意力就会被拒绝分散掉。接纳,让我们平静,进而让注意力更集中。
5.放松的姿势。
我们的身体采用的姿势,会有助于我们的注意力的提高。如果采用过于紧张的姿势,紧张情绪就会分散我们注意力。通过放松,保证我们能处在注意力集中的状态。所以,当你想要做一件事,进入一段注意力集中的工作学习状态,不妨先让自己放松下来。放松,并不是“葛优躺”式的靠到沙发上,而是让你的身心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
6.旁观者的视角。
当我们把自己放到旁观者的视角,我们就会避免更多的主观判断。那些狭隘的结论,都是来自过于主观的判断。主观,导致我们的注意力偏离了客观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地图。我们根据我们自己的地图,按图索骥进行判断。当我们从旁观者角度出发,我们首先就有了想要知道他人心灵地图的意愿,而不是固持己见。这样,就能避免我们的主观带来的紧张导致的注意力被破坏。
7.情绪的识别。
当你能够从旁观者角度看问题,不加评价,这时候,你就能够客观的识别你的情绪。这一点,对大多数人非常难。当我们处在某种不好的情绪状态下,就很难识别我们的情绪。就像丹尼尔卡尼曼所说的系统1的思考,往往是直觉的,不客观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当我们努力去识别情绪,而且能够识别情绪的时候,我们就处在了放松状态,我们可以对情绪泰然处之,也就进入放松的状态。同时,也就是注意力集中的状态。
雅顿博士说:
“源于佛教的冥想被称作正念、内观或者内观禅修。正念曾用于治疗焦虑症、抑郁症和其他心理障碍,它没有经文或祷告词,关注的是呼吸、旁观者的视角、接纳和不做评判的态度。一般情况下,正念符合以上7个行为准则。”
也就是说,通过冥想,可以实现上面说的7个原则。
总结一下,提高注意力的原则:
有节奏地呼吸
专注当下
安静的环境
不评判的接纳
放松的姿势
他人视角
情绪识别
关于冥想方法,请参考我的《瑞田学习力》中有关冥想的文章。
约翰•雅顿博士介绍:
全球知名医疗卫生机构-凯泽永久医疗中心的主任,《成人基于大脑的疾病治疗》(Brain-Based Therapy with Adults)和《儿童和青少年基于大脑的疾病治疗》(Brain-Based Therapy with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主要作者,这两本书是美国从业医师必读书。他参与开发美国最大的心理健康培训中心,指导100名博士与医生在22个美国医学中心开展研究。雅顿博士家族有不少年过百岁仍然思维敏捷的亲人,让他对脑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心理与精神健康领域有40多年的经验,著有14本畅销书。
参考书目:
《大脑整理术》(Rewire Your Brain : Think Your Way to a Better Life)作者:约翰•雅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