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年前发了这本书,再次翻看。
相信很多人在微信、微博上深受这本书的“教育轰炸”,但真正阅读书的人,应该少了许多。因为本书读起来枯燥,且看起来这些习惯我们已经记住了。但其实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切入角度值得深度解读。书很厚,这里写下三个方面,鞭策自己。
面对增量。工作生活压力、各种不确定的事情,总是让人充满焦虑恐惧,希望把自己关在家中,置身于自己的舒适区间;信息爆炸的年代,各种琳琅满目的价值引导,面对多样的“道路”,缺乏踏实的脚步,不想积累,因为“我现在就想得到”;心态失衡,P/PC产出与产能不匹配,带来的是抱怨,同时渴望被理解、被尊重……我时刻都在面临上述遭遇。是亦步亦趋,还是主动迎战,将决定成长速度。战术的勤奋,不能代替战略上的懒惰,这本书引发了我的思考,坚守合理的价值与原则,应对变化的世界。
积极主动,这是习惯一。面对游戏、美女、娱乐方面的刺激,我们会积极主动回应;面对工作、学习、困难,我们却往往消极。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娱乐活动,都是充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都是我们的“关注圈”,圈内有些可以被掌控,有些则超出个人能力范围,我们可以掌控的称之为“影响圈”,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会全神于“关注圈”,紧盯他人的弱点、环境问题不放,怨天尤人,并不断为自己的消极行为寻找借口。总是希望“如果”,如果有人明确告诉我“怎么做,就能把事情搞定”,寄希望于外界环境的变化,由外向内的求变;而积极的做法是“由内向外”,即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变得更充实,扩大自己的影响圈。
要事第一,这是习惯三。我从小都被教育重要且紧急的事情是关注焦点,即I象限。但本书让我从另外的角度去看这个问题:放宽时间长度,如果我们总是在I象限,总是在不停的紧急救火,这恰恰是问题。看下身边的领导与聪明人,他们的时间与注意力集中于第II象限,即重要不紧急的事情。高效能人士的脑子里装的不是问题,而是机会。他们不会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他们的思维是预防型的,总是能够做到防患于未然。当然,他们也有真正意义上的危机和紧急时间需要马上处理,但数量相对来说较少。所以作为一名员工,只要能够确定自己的II象限,而且即知即行,可以事半功倍。这也是常说的帕累托原则——以20%的活动取得80%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