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常被用于表白、情话,此句出自诗经·邶风·击鼓,然而你知道它其他的意思吗?
击鼓原文如下: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本文仅写此句,故不对本诗做详细讲解(以下大意为本人臆想改写,不可用于正规翻译)全诗大意如下:
战争打响了,士兵开始操练了起来,有人当去建东西,有人则是随军出征,而我就是出征中的一员,自己一个人啊跟着军队一直到南方。
我的首领呢叫孙子仲,带领我们联合了另外两个国家:陈国、宋国,丝毫没有打算回去的意思,所以我烦啊。
看看我们这一路啊,哪里是我的归处,我又在哪里丢了我的战马,我去哪里寻找啊它在哪?呵,回头看,原来在树林下啊。
在这不知前路的行军途中,我们将生死许成誓言相互诉说,无论生死,牵着你的手共同奔赴战场。
可是啊,一旦失散,我们或许永不相见了,相互分别不知生死,这誓言也成了空谈。
原文和大意在此,或许大家明白我是什么意思了,那句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最开始当真不是应用与情爱之中,而是被用在战友之情,本诗最后两章讲的是远征将士不得归家而互相勉励的话语,就和那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是类似的效果。
但是为什么、什么时候被用于爱情,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了,所以发挥我们的想象吧,或许某天傍晚在那夕阳之下,男孩追着女孩,他们在纯真的年纪相互许下了终生,而此情此景这一句话从男孩口中随风飘现。
又或许远行的丈夫看着守望的妻子,烈日当空,船坞之上,两人紧紧相拥,对妻子的不舍与爱意无从表达,这句话作为承诺或安慰顺着水波缓缓流淌。
更或许是辞官归家的他,与她坐在孩时种下的桃树下,看着日出,相互摸索着布满褶皱的手指,在初阳之下种下了最后的诺言。
然而将这句话用于爱情也不算错,文字的意义是无穷的,一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三句诗总结为读书三大境界一般,不论是谁,我们总会为我们赖以生存的语言添加新的含义,这也是汉字流传繁衍的根源所在,其实所谓原意现意无外如是意思一说意思而已,但是不管用于何处多知道一些总是好的,而这篇文章的意义,也在于此了。
这里是众闻少知,我在这里讲讲你知道或不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