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岁末年初,网络上各种晒成绩单的,看看人家都做了什么,我这心啊,拔凉拔凉的。感觉自己这一年好像没有什么进步。完蛋了,这不被人远远地甩在后面了嘛,于是焦虑的情绪压的我喘不过气,撞墙的心都有了。
就这一话题跟几位朋友聊了一下,结果发现,原来大家都跟我差不多的感觉嘛:自己没啥进步,眼瞧着别人跑的越来越快。既然大家都这感觉,这就有点意思了哈。
其实,我们都在各自的领域辛勤奋斗了一整年,除非你每天真的是如行尸走肉般混吃等死,否则想要一点收获都没有,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
之所以出现别人好像跑的特别快的现象,是因为,微信上、微博里、朋友圈中大家晒的都是自己最牛的一个方面:这个说今年读了800本书,那个晒今年考了500个证,还有个写今年做了1000000场演讲的......再瞅瞅自己,年初想读100本书,结果一本书只翻了10页,这时你能不焦虑吗。
不过,问题就在于,你这本职工作能忙完就不错了,周周996,成天累的像条狗,你能读几个段子就不错了。
所以,别光对着别人的成绩羡慕不已,咱也要多看看自己取得的业绩。
不过,不要误解啊。我只是说别盲目羡慕别人,这可绝不是为自己的懒惰和不善思考开脱。
社群高度发达的今天,个人能力在网络上能够迅速地被外界所认知。看看各领域有成就的大咖们,无论是演讲达人、写作高手、运营专家、拆书大师、职业玩家,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变现,一个个赚的盆满钵满,经济价值、个人价值、社会价值全方位、立体式大丰收。
“斜杠青年”现在这么火,可是这么多标签,不是也得一个一个贴嘛。还是先把一条路走通,做到超常规水准,再贴下一个吧。
大家都想速成,想一下子把某项技能修炼到大神的水平。各种漫天飞的干货也在挑拨我们的敏感神经:3天打造演讲高手;4步成为写作达人;掌握这5招,你就是年薪百万CEO......好像成功就是分分钟的事。可实际情况呢?骨感的现实,把你硌着了吧。
之前我在《没有行为体系,学干货只是饮鸩止渴》这篇文章里,提到了学习干货会带来的一些问题,尤其对于那些有着强烈自我提升意识的年轻人来说,没有建立好个人行为体系的情况下,对那些干货和技巧采用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方式,绝对是弊大于利的。
成功是什么?成功不是读了多少本书,写了多少篇文章;而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对于自己确定好的发展道路,坚定、高效、快速、持续地走下去,达到专家级水准。今年被反复提及的“匠人精神”可以说是成功的唯一心法。
要充分发挥“匠人精神”,前提条件是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说到这,问题又出现了,很多人不知道什么道路适合自己,这就有点麻烦。在做一件事之前就有些担心,怕自己的努力最后没成就那不就白费了嘛。
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
其一,担心自己努力没有回报,这个是心态问题。对成功没有渴望,做事担心失败,很可能是小时候受过什么伤害,导致自己的极度不自信,这个需要寻求心理专家的专业帮助。
其二,在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上尽情地去努力、去奋斗。选择道路可以是以下几个出发点: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擅长的事;有使命感的事。
比如小张的爱好是茶道,她每天下班就去学茶艺,刻苦学习。假以时日,技艺出众,小有名气,拥趸众多,遂创立自己的茶艺品牌,日进斗金。
比如小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可他最擅长的是编程,经多年历练已成技术大拿,N多公司排队挖之。小李选择发挥自己的专长,把技术做到极致,成为技术合伙人之后,不断被人邀请做讲座、搞培训,名利双收。
再比如,小王从没动过学医的念头,可是母亲的腰伤让他在业余时间研究起推拿按摩来,减轻母亲痛苦之余,也帮助身边其他人按摩放松。举手之劳,不求得失。结果手法深受好评,经过不断学习,小王考取行医资格,开办自己的推拿诊所,上门者众。把养生之道和推拿小技巧分享在网络上,结果收到编辑邀约,出版手册一本。
想成功就要有自己的坚守。移动互联时代,行业岂止360个,不要盲目看到别人的成功就妄自菲薄,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那条路,持之以恒,做出名堂来才是正道。
今天就是这样,白了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