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位的爱

周四,小丁同学的外公跟我诉苦“孩子爸爸妈妈说工作太忙,把管教孩子的重任都交给了他,有时还埋怨他太严格,孩子都跟他不亲,看到他就怕”。我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怎么还能有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呢?

在教育的长河中,父母是孩子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摆渡人。然而,现实中却一直存在这样令人遗憾的现象:父母对孩子的学习不管不顾,将教育责任全盘推给老人,最终导致孩子与老人之间情感疏离。这不仅影响孩子的成长,更给亲子关系埋下隐患。

父母将教育孩子的重任托付给老人,看似减轻了自身负担,实则是一种严重的失职。这种教育角色的错位,本质是对生命成长的漠视。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父母与孩子建立情感契约的重要通道。当孩子在解不开数学题时期待父母俯身指导,在背诵课文时渴望得到肯定,父母却始终缺席,久而久之,孩子会将学习中的挫败感与父母的冷漠划上等号。更令人痛心的是,老人即便倾注全部心力辅导作业,也难以填补孩子对父母陪伴的心理缺口,反而成为孩子情绪宣泄的对象,让隔代养育陷入“出力不讨好”的困局。

隔代教育的天然局限性,加剧了亲子关系的疏离。祖辈的教育方式往往带着传统烙印,在知识更新、沟通方式上与现代教育存在代际鸿沟。面对孩子在英语听力、编程启蒙等新兴学科的困惑,老人常常力不从心;而当孩子沉迷电子设备、追求潮流文化时,两代人价值观的碰撞更易引发冲突。这些日常摩擦逐渐消耗着孩子对老人的耐心,使得原本出于责任的代际照顾,演变成孩子眼中的“管束”与“束缚”,导致亲子关系变得冷漠。

孩子与老人不亲,根源在于父母的教育缺席。要修复这一关系,父母必须重新回归教育的主位。每天抽出一定时间陪伴孩子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进度和困难,给予具体的指导和鼓励;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倾听他们的心声,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只有通过持续的陪伴和沟通,才能重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修复逐渐疏远的亲子关系。

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父母的参与不可或缺。别让忙碌成为借口,别让缺席造成遗憾。主动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用心陪伴孩子成长,不仅能让孩子在学习上取得进步,更能收获一份珍贵而亲密的亲子关系,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毕竟,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的爱与陪伴,才是照亮他们前行的最明亮的光。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