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尻淳一是一位以市场营销为主业的作者,曾经非常不爱看书,直到大学时,友人推荐的一本书,让他“第一次接触真正的杰作,并体会到了收获知识的快乐”,而由这一本“座右书”开始了每年轻松阅读三百本书的历程。
在集中阅读已经出版的百余册读书相关书籍后,作者挑出了其中在实践有效的或是能在本质上产生共鸣的内容,整合成为这本《高效能阅读》,个人认为这本书作为阅读术的入门书籍,非常有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一、读书的目的
由外部因素驱动的读书,会让人感觉既无趣又痛苦,应该找到读书的内驱动力。
(一)为自我提升而读
当我们很需求学习某项技术技能,或志在扩充自身知识储备,或为缓解知识焦虑的时候,读书会非常有动力,效率高且越读越愉快,越读越有信心。
(二)为产出而读
现在已经进入消息爆发式增长的时代,微博、豆瓣、微信公众号、简书等等的大量平台的出现为普通人提供了一个写作的空间,“为写而读”应运而生,为了写出更多优质的文章,需要大量的阅读,大量的练习,以及理想的文体。优质的文章能够提升笔名知名度,吸引到更高层次的读者并与之互动,以及增加收入。
二、书本的选择
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建议读者们按照“70:20:10模式”选择所要阅读的书籍——即阅读70%的专业领域书籍,20%的相关领域书籍,10%的未知领域书籍。
通过阅读70%的专业领域书籍,打造思考的主场,形成自己擅长的领域,具体选书则可以参考行业领袖的荐书。
通过阅读20%的相关领域书籍,使知识无限延展,在这个过程中,擅长的领域也会得到深化。
剩下10%的未知领域书籍,可以随心所欲地拿起一本书就读,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一)与作者互动
当你对作者本人产生兴趣的时候,阅读他的书就会显得更容易一点,而这样的兴趣可能从很多个方面产生:
可能是百度到的作者的趣事或经历,使你感到开心或者惊叹;可能是参加了一场作者的现场分享会,某些观点引起你的共鸣;可能是在某平台与作者产生活动,获得感谢或交谈愉快。
(二)用耳朵阅读
听书比起看书,往往会更轻松一些,喜马拉雅、蜻蜓FM等平台,能让你很方便地听到很多书。除此之外还可以参加本地的一些读书会,读书社群,听一听别的读者的分享,他人视角或解读往往会让你得到不一样的感悟。
(三)为实践而读
要去旅游,不少人都能津津有味地阅读大量游记,制作旅游攻略。
初学围棋,可以从一本围棋入门书开始,一手持书,一手拈子。
我想自学思维导图,先是去参加了一场本地图书馆举办的思维导图分享会,又阅读了一本思维导图入门书,然后为这本《高效能阅读》绘制了我的第一张思维导图。
(有兴趣详细了解的朋友可以点击我之前的文章:我的思维导图零基础入门记录)
(四)轻松地阅读
有时候感到痛苦可能是心理包袱过重,不妨参考原尻淳一介绍的达尼埃尔·佩纳克先生的“读者权利十条”:
读者有不读、跳读、不读完、重读、读不择书、易受感染、读不择地、随意选读、朗读、默读的权利。
如何,是不是轻松很多?
四、高效地阅读
明确了阅读的目的,选好了要读的书,提升了阅读的内驱动力,下一步,就是真正地动手读书了。
阅读的方法多种多样,泛读、精读等等,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中为我们介绍了他独特的速读术。
(一)为何速读
速读,顾名思义就阅读速度很快,对一般读者来说就是单位时间内能够阅读更多的书;对有学习需求的读者来说,就是单位时间内能了解更多的知识点或技术要领;对于有产出能力的读者来说,就意味着能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更优质的稿件,而往往稿件的数量与质量,与酬劳息息相关。
(二)如何速读
原尻淳一提倡的速读术的诀窍是“关键词发掘”和“假设验证型读书”。
关键词发掘:仔细阅读目录,对关键词大致有数,想象关键词所包含的意义。
假设验证:快速阅读文中关键词附近的内容,对上一步的假设进行验证。对比分析自己的假设与作者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并做好笔记。
快速、多次阅读关键词附近内容,有新想法新创意浮现,也记下来。
(三)再加速
1.习惯
这些习惯可以帮助阅读者更快地进入状态:阅读之前预设目标、早起读书、在固定的时间阅读、按最顺手的方式布置自己的书架,给阅读来一点“仪式感”等。
2.小技巧
善用各类彩色便条贴做标记、直接在自己的书页内写笔记、在扉页空白处自制重要内容索引、善用图表等等。
3.说“不”
感到非常无趣的内容即刻终止阅读、提前设定不读的内容并在看到时果断跳过。
4.实用小方法
黑体字阅读法:任何人都能在一个小时内读完一本商业书籍的方法,只阅读黑体字。
卡片笔记法:听课一学期,期末报告毫无头绪?可以尝试每节课写一张卡片的浓缩笔记,期末将积累的卡片分类、排序,就能成为报告的大纲了。
(四)思考
阅读的灵魂是思考,否则就是麻木地不断地看字罢了,一边阅读一边做笔记,记下灵光一闪,读完后整理,可以绘制思维导图,整理后产出,这样思考就贯穿在了整个过程中,还可以通过整理旧资料再次思考。
当然一切的一切,都是建立在行动的基础上。
今天,你阅读了吗?
(以上内容由聂梓吟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内容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聂梓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