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阅读一本书+时间管理100讲
如何每天阅读一本书
虽然音频的题目叫如何每天阅读一本书,但实际上讲的不是读书的速度,而是读书的质量。虽然音频的时间只有不到4分钟,但是干货太多。
海明教练先讲了自己的一部分经历:创建线下第一个读书会,自己践行每天阅读一本书,第一要有清单,第二要有时间,早起。做了以后有了不一样的体验,通过经验有了独特的体验,提升了段位。
然后发现快速阅读有一个坑,就是只为读书而读书,读完了以后:读了什么?收获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回答不出来,没有思想的叠加,也没有实际的效用。
要建立高质量的读书模式:1、如果一本有感觉的书,可以反复读,连续读一个月;2、书读完了一定要拿来用;3、用输出倒逼输入,可以组建社区,不断的分享。
我自己很喜欢读书,但是不是实用主义,有的时候也追求过速度(不过从来没有一天读完一本,没有那么快的速度),但是效果真的很差,有的时候就是用读书打发自己的时间,读完了就读完了,没有拿来用,拿来去践行,今后这一点是自己提升的目标,先从分享自己读的每一本书开始,让书真正可以为我所用。
从时间管理的角度来说,在100讲里,叶老师也讲到,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输出,讲给便别人听,讲的过程不仅仅是复习的过程,也是将知识内化的过程。
32【行动】先行动再完美
33【习惯】你知道时间去哪儿了吗?
34【计划】今日待办清单是一个谎言
35【学习】我怎么就学不会呢
36【学习】科学的重复事半功倍
烂开始,好开展,好结果,完美主义情结往往开始不了。每天的时间都被碎片化了,没有大的时间做重要的事。只要开始了,就会慢慢找到头绪,做下去就会有好的结果。往往一开始是比较难的,因为我们会有很多的顾虑,对未知的恐惧,让我们不敢开始,让我们左右徘徊,但是一旦开始,我们就会慢慢的总结经验,不断的调整修正,直到做的越来越好。
时间都去哪里了?很多人都问过自己的问题,时间一直再过,有时候我们不知不觉的过了每一天,怎么让我们的时间过得有意义呢?没有记录就没有发生,德鲁克:我们要记录时间、分析时间,才能安排时间。记录是第一位。《奇特的一生》苏联特别伟大的昆虫学家柳比歇夫的传记,记录每天超过5分钟的时间。可以用本子或者APP记录时间,看看自己的时间都去哪里了。可以再发生事情的时候记录,也可以每天固定时间记录。坚持一周,之后分析自己的时间,并且精进自己的时间。
很多人会把自己一天要做的事情列下来(我就是这样的人),然后开始做。有些人会从简单的开始,做着做着就没有时间做复杂或者重要的事了。(我倒没有,先做重要的,今日事今日毕),计划没有完成会让人们有拖延症的感觉。推荐日程加情境清单的模式,日程是当天的必须要做的事,情境清单不是当天必须完成,根据需要可以设置一周的时间,按照情境分类,一一销项。日程是严谨的,列上就做,清单是灵活的,根据情境完成。
怎样才能学好一门课程?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学习分为两种:主动学习和被动学习,只有积极主动,才有高效能,学习的金字塔从上而下:上部(被动学习):听讲、阅读、试听;中部:演示;下部(主动学习):讨论、时间、教授给他人。主动学习的收获才大。最好的学习就是教会别人,不是学以致用,而是教以致用。中国古代的学堂也有一个环节就是“复讲”,快期中考试了,突然有了让孩子复习的思路,让孩子讲出来。
人的大脑很容易忘记,学习需要重复。课后复习,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记忆有一个消减的过程。运用八大周期重复记忆知识。5分钟,30分钟,12小时,1天,2天,4天,7天,15天。教会别人就是最好的人,教会的人越多效能越大,同时按照记忆曲线重复的听,重复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