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书中关于固定型和成长型两种不同思维模式在商业谈判中起到的不同效用。研究者们做了一项不同导向的实验,给其中一批参与实验的人阅读主旨在于阐述谈判能力是会长期保持在一个固定水平的文章,给另一批参与者阅读的则是告诉人们谈判能力是可以改变并且培养的文章。也就是对两批参与者分别灌输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只是具体到谈判这项能力上。然后他们监测两批参与者在选择谈判任务和谈判成效上的表现:阅读了谈判能力会长期保持在一个固定水平的人,倾向于选择他们更有把握、不具挑战性的谈判任务,阅读了谈判能力是可以改变并且培养这篇文章的人,多半选择了可以让他们学到新的谈判技巧的、挑战自我的任务。在谈判的最终结果上,后者的表现也明显优于前者。
先不去考究一篇导向不同的文章是否能立马对人们在选择谈判任务和取得的谈判成效上发挥明显作用,但毋庸置疑的是,我们所接收、摄取到的信息属于何种导向,一定是潜移默化地对我们的思维、情感进而是行为方式产生着量变直至质变的影响!这点在幼儿的言行举止上体现得最直观——比如小孩在某个阶段特别喜欢追问“为什么”,如果这个时候他接收到的信息是,我可以追问并且大人会尽可能耐心的回答我,那么他在这个时期会尽情地发挥这种好奇的天性;反之,如果他接收到的信息是,我这样追问很烦人、很讨厌,那他多半就会遏制自己的天性。成年后,我们都很怕跟负能量爆棚的人或者是压抑烦闷的环境长期共处,因为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接收到周围的人、环境、事物传递出来的信息,然后不同程度的内化成自己脑袋里认可的东西。所以看到这段,我再次在心里警醒自己:像关注你摄入的食物是否安全、健康一样,关注你摄入的信息、关注你所处的环境和人哟,如果察觉到消极、负面导向过大,那就赶紧远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