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两位非常伟大的文人,他们属于同一个朝代,却分属于不同的政派,两人互相看不对眼,却又非常欣赏对方的才华,他们就是苏东坡与王安石。
从《苏东坡传》来看,其中对王安石的描写多以怪人的形式,相传他从来只穿一件袍子,一次他的朋友在他沐浴时偷换了他原来那件旧袍子,把一件新的挂回原位,而王安石出来后理所当然地穿上了这件新袍子,可见他多么不注重外在。
书中还提到他的偶像是商鞅,可能这也是他拼命推崇新法的原因之一吧。
造成这一政治悲剧发生的原因还有一条是他性格上的弱点——听不进别人的忠言。他的性格过于刚毅,他坚信“决心”是成功的秘诀,但这并不代表有决心就是一种美德。
回到两人的爱恨情仇上来,苏东坡从一开始就注定要与王安石杠上了。苏东坡在二十六岁制举的时候,王安石出任考官,苏东坡在制策中全面地提出了自己对朝政的看法,许多观点正好与王安石两年前向仁宗上书的《万言书》截然相反。众考官都欣赏苏东坡的“文艺灿然”而置之于高第,王安石却斥责苏东坡之文“全类战国文章”。
其实说来,苏东坡只是对王安石主张的悖论非常不满,而王安石却把苏东坡当成隐然的敌人,欲把他逐出朝廷而后快。
然而成功把苏东坡逐出朝廷了之后呢,他又不愿意让这个才学兼备的大学者消失。在苏东坡遭遇乌台诗案的时候,王安石上书给神宗:“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这对苏东坡得以免死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苏东坡从黄州回来,两人都已经到了暮年,两人身上的政治家色彩都已经消退,文人学士的身份愈加显著,两人都互相出示自己的诗文,王安石对苏东坡的诗赞不绝口,自颂其诗并加以收藏。两人都经历了很多,终于消除了彼此之间的敌意,苏东坡更是不计前嫌,这也体现出他的胸怀宽广,令人倾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