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森堡金融推广署CEO尼古拉斯·麦克尔(Nicolas Mackel),有一个中文名字——马可宁。
9月中旬,马克宁与卢森堡财长同行,北京、上海、杭州,逐一登门拜访。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专访时,他将自己称为水管工,“投资管道不通时,我们去维护修理,让投资者顺利地获得水源”。
他对中国市场的理解是“特点鲜明、引人注目、高速增长、稍显复杂”。
他认为,金融中心建设不是选美比赛,“不同的金融中心有不同的优势,不能说哪一个是最好的”。
采访过程中,马可宁多次用“开放”这个词描述卢森堡,其实就当下而言,开放不仅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姿态,更是一种愿景。
1
中国常客
中国是特别之地,“鲜明特点、引人注目、高速增长,稍显复杂”
马可宁奔走于世界各地,有时因商,有时因研讨会。
对他而言,中国是特别之地。“鲜明特点、引人注目、高速增长,稍显复杂” 马可宁如此评价中国市场。他还指出,“我们一直很紧密地追踪中国市场,不仅每年来中国,还会在卢森堡举办诸如人民币论坛等活动。”
9月中旬,记者在一场为中国“量身定制”的研讨会上见到马可宁。他说,“中国不断发展和变化,对金融服务行业已经进行了大量改革。”
马克宁每年都会带领团队拜访中国,研讨会是彼此了解的地方,也是探寻合作的场合。言谈间,他希望卢森堡商人可以走进中国,更希望将中国投资者请过去。
马可宁反复强调,“卢森堡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国家,可以为全球开放与贸易公平发声”。
此番来华,马可宁就见证了卢森堡企业与中国企业在Fintech和绿色金融等领域的多项合作。
蚂蚁金服确认旗下支付宝将在卢森堡建立欧盟枢纽中心,中国另一家重要的金融科技公司 ——银联商务也已宣布选择卢森堡作为其欧盟枢纽中心。
2
卢森堡“水管工”
“当中间的一些渠道不顺时,我们去维护修理,让投资者顺利地获得水源”
像上述这样的签约和合作,过去40年内,在中卢之间是一种常态。
因为开放的姿态和政策,卢森堡虽小,但在中欧金融合作中,却是一座重要的桥。
这不是一个愿景,而是一幅现状图。
金融机构方面,截至目前,中国有7家大型中资银行及2家中国股东控股银行将欧洲总部设在卢森堡;进入中国市场的全球投资基金中,近三成总部在卢森堡。
债券市场方面,1994年,卢森堡证交所首先推出中国主权债券; 2011年,欧洲发行人(德国大众)第一支人民币计价债券在卢森堡证交所上市;2013年,卢森堡授权第一只RQFII UCITS(可转让证券集体投资计划)通过沪港通进行投资。
截至9月20日,卢森堡证券交易所拥有24%的人民币点心债券,市场份额超越香港证券交易所,成为全球市场领跑者。
卢森堡已成为欧洲的人民币国际化先行者。 对于马可宁来说,他和他的团队就是要将这样的势头保持下去。
为此,他自比水管工,“投资者需要投资工具、法律知识、监管政策等。这就好比,在房间里设立一条管道,让水流下来一样。而我们可以去做这样的‘水管工’。当中间的一些渠道不顺时,我们去维护修理,让投资者顺利地获得‘水源’”。
马可宁表示,从目前情况看,这些城市作为金融中心的条件还不如伦敦,“不过金融中心之间的比较,不是‘选美竞赛’”。
马可宁认为,一些金融机构现在需要做的是重新安置业务。这是非常大的动作,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逐步实施。这些机构首先要做的是在伦敦之外再创建一个实体,以保证他们能够继续为欧洲客户服务。
在马可宁看来,不同的金融中心有不同的优势,不能说哪一个是最好的。“卢森堡不是贸易中心,我们不做衍生品交易以及投行业务。在这些方面,我们没有足够的专业知识。而法兰克福非常擅长这些业务。摩根大通、花旗银行、新加坡银行等决定迁移到卢森堡,看中的是卢森堡在资产管理领域的优势。不同的金融中心有不同的优势和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