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在人们生活中是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也是人际关系变化的敏感时段。这个阶段,平时难以相聚的亲朋好友会有机会见面,平时很少陪伴家人的忙碌身影得到暂时喘息,几乎所有人都要放弃一切借口回家(是传统意义上有老人的家)过年。抛开吃住行等相关条件不谈,仅就春节期间接触人群的变化,对所有人都是一个考验——因为这个年,连家庭成员都发生了变化!
所以在小年前后,我分别和几家咨询中的家庭见面,提醒他们做好心理准备,应对春节期间被动的人际关系变化和节日气氛带来的心理波动。
果然,在春节拜年的问候中,有朋友义愤填膺地给我诉苦,表达对大家庭某成员的反感,对某些风俗习惯的排斥,对某家庭成员某些恶习的抗拒……甚至有家庭女主人旗帜鲜明地表示:我和他混不下去了,我要离婚!以前一直为孩子忍受着,现在想为自己活一回!如此种种……
本来是家庭团圆其乐融融享受节日狂欢的日子,为何会有家庭和家庭成员感受到摧残喝痛苦呢?
这一方面是由于每个人心理健康水平不同;另一方面表现出人们应对现实问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存在差异。
首先是个人健康水平问题。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其心理活动强度、耐受力、自控力、环境适应能力都应该是比较强的,他们在面对环境变化时,能表现出足够的自信,在变化的人际关系中能比较淡定,自我角色设定较准确,在与周围人交往中尺度把握精准,人际沟通交流能力足以自如应付日常事务。
然后就是面对现实问题时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处理问题时的情绪掌控和对问题的觉察、呈现,动力沟通理论强调的六个抓手,要求当事人时刻张开审视之眼,系统觉察和呈现现场变化,遇事以问题为中心,让自我跳出来,统揽事件全局。
健康的人多数情况下能心平气和就事论事,但绝不是没有情绪。在面对现实问题时,“我”和“问题”的界限比较清晰,而且是带着积极心态去对待自己和他人,不容易被别人和问题带走,表现得勇于担当、乐于解决问题,热情、热心、真诚,于是容易被人接纳、接受。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的人在面对困难和新环境时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对环境对他人不适应,甚至排斥、反感,对别人的观点不能客观评价、从容拆分语言,而是用自己的标准和模式去衡量别人,去判别语言文字,所以很多时候会不满会压抑,会任不良情绪失控。这个过程中也许会试图采用防御机制应对,会压抑自己、会移情(把不满情绪集中到某个人身上),最后可能退行,像孩子一样撒泼耍横,信口开河说狠话……
其实像春节这种日子对人都是考验,同时也是成长的良机,无论对成人还是儿童,只要注意体验传统节日气氛、感受期间蕴含的友情亲情热情,都会汲取丰富的营养。遇到现实问题本身就是对应变能力和态度、对感情的考验,关键看怎么看待和对待。因为环境变化出现问题,把情绪转嫁到某个亲人身上显然不可取。但在亲人情绪波动时不注意倾听,不及时关注关爱,不做适当的回应,也会是导致小题大做的原因。
每个家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都需要端正态度去面对,离婚是逃避现实的捷径但绝不是解决问题的首选,而且离婚不是调侃的玩笑话,如果不是对方有难于容忍的原则性错误,最后不要以此作为威胁。当然婚姻是两个人的感情互动载体,毫无生气的婚姻没有也罢,别人谁也左右不了、领会不到其中的酸甜苦辣。春节已经结束了,只是因为节日带来的幸福快乐或委屈不满都随风而去吧,我们要把心思放在当下,过平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