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建莉老师在《不要捉弄孩子》这篇文章中告诉我们:捉弄孩子,是成人居高临下地利用孩子的幼稚,故意让孩子犯错误、哭泣和害怕。它的目的是逗大人高兴,给孩子带来的是羞辱、担忧和失落。
这让我想起儿子小时候的事儿。那时候有个中年女教师,很喜欢把我儿子推倒在地上,顺手脱下孩子的裤子,我儿子每次都是匆忙爬起来,边爬边提裤子,那动作很滑稽,那表情很紧张;儿子总是刚要站起来,手刚提到裤子就又被推倒了。如此三番,中年女教师乐呵呵的,夸我儿子脾气好,不恼。
我和孩子的爸在一旁看着,不曾说过什么,我们任由别人摆布我们的孩子,偶尔还陪着笑脸。
我儿子到两岁半,说话还不太清楚,他当时喊妈为“哇”,说“饭”是“蛋”。当时学校里有个门卫,年长于我们,我们让孩子喊他为爷爷。
每次那个中年女教师都会问:“你吃爷爷的饭吗?”我儿子总是快速说出:“我不吃爷爷的蛋”,总是能引来一片欢笑。
读了这篇文章,我才知道他们是在捉弄我的孩子,而当时的我丝毫没有感觉到。
一个不学习的妈妈带给孩子的是伤害。我还以为人家在逗孩子呢!
尹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逗”孩子和“捉弄”孩子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的快乐为前提。经常是成人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情趣中,以儿童能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制造出让儿童欢笑的事件,其中包含着童心、快乐,甚至幽默和智慧。例如生活中我们和孩子藏“眊眊儿”。
尹老师说:“其实这些行为都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伤害。它对孩子来说毫无趣味,只会让孩子有不安和不被尊重的感觉,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增加孩子的社交恐惧和对他人的不信任。所以凡遇到这类事情,家长要礼貌而坚决地制止。这不是小事,事关孩子的事情没小事,在大人眼里是小事,在孩子来说却是大事。”
妈妈常常笑谈:“你小时候多么傻,别人让你喊我名字,你就弓着腰,仰着头,响亮地喊,常常惹起很多人笑。”
妈妈当时肯定没有告诉我那个名字是我妈,我当时看着别人笑,肯定不知所措。这些无聊的人们,经常开着无聊的玩笑,给孩子带来的恐惧、不安,无形中影响着孩子。
我不知道保护我的孩子,我妈不知道保护我,虽然我是老师。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格方面的缺陷。”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首诗是这样写的:
人人都说小孩小,
小孩人小心不小,
你若以为小孩小,
你比小孩还要小。
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我们必须首先把他们当人来看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信任他们,给他们成长的空间,给他们成长的自由。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就坚决反对捉弄孩子,他认为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经常被捉弄的孩子会出现品格方面的缺陷。
读了这篇文章,我明白了怎样保护孩子,怎样善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