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悲哀,思想的消亡————《1984》

    乌托邦,这是一个人们千年来所梦想的世界。当工业革命到来之时,生产力得到满足,人人平等的社会从来没有离我们这么近。但结果呢,却是贫富差距的进一步增大。之后出现的社会主义,从现在来看也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甚至将阶级的门槛拉大。也许,乌托邦根本就不存在......

   于是,在失望与反思中,就有了《1984》这本书。也许书中的一些控制思想的方法还有些落后,但是书中所展示的社会,确实让人毛骨悚然。当我读完这本书时,从骨髓里感到寒冷。没有感情,没有历史,没有真相,没有思想的社会。这种不可思议的社会,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合理性。

    这本书有一点十分巧妙,在书的后期,作者用一种近乎完美的方法,将温斯顿前面所坚信的全部推翻,用残忍的手段,揭示了真正的悲哀。如“有一天就活一天,有一星期就活一星期吧,过着这种得过且过毫无未来可言的生活,似乎也是一种无法抑制的自然本能,像肺功能一样,只要有一口空气,就会呼吸上一口一样。”温斯顿用近乎绝望的语气说出了这句话,但结局呢?温斯顿最渴望的不过也是死亡罢了。思想被控制,与死亡间,我宁愿选择死亡。看似英勇,实则悲哀。在这样专制的国家中,连控制自己的思想都如此困难。

    言论与思想的自由,在看过这本书之后,让我坚信这必须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但反观现在的中国,让我不禁有些害怕。网络上已经禁止了多少言论。政治甚至是一些与党有关的言论,都已经被封的一干二净。而网络上网警,与思想警察又有什么区别。网络墙的存在,阻挡了公民对外面世界的认知,只能从媒体甚至国家口中得到消息。这使得言论在一种可笑的范围之内。但我最害怕的是,在这次宪法的改革之后,会出现一个”老大哥“形象。那么未来究竟是如何,真的让人不敢去想。这本书中所描述的一切,在中国七十年代已经成为了现实,我不希望在现在再次发生。

   在书中的爱情也让人十分唏嘘,也许在一个庞大的机器面前个体之间的爱情是如此渺小。甚至在生命与恐惧之前爱情也是那么渺小。当温斯顿喊出:“咬朱莉亚!咬朱莉亚!别咬我,咬朱莉亚呀!你想怎样对她我都不管了,去咬她的脸,啃她的骨头呀!别咬我!咬茱莉亚呀!别咬我呀!”的时候,以前都结束了。无论是人性还是情感,在权力庞大的压迫下已经烟消云散。读到这里,我的心在颤抖,一切都结束的如此顺其自然,爱情在这时候显得那样的脆弱。让我不禁思考,作为个体的人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人性的自私在朱莉亚口中缓缓叙述出来:你想着让这一切都发生在别人身上,你根本不在乎他们会遭受什么样的罪。你只关心你自己。人性的丑陋被揭露出来。所以,无论是无产者还是其他,终将不会成功。

          谁说时间能治愈一切,

          谁说早晚都忘掉。

          过去的笑容和泪水,

          历历在心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今天周末,按原计划是户外徒步,这次浩各选的是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江油鹰嘴岩木栈道。 按计划早七点半出发,我却赖在床上起...
    萝卜英阅读 3,265评论 5 2
  • 我十八岁那年,我弟给我买了一本江南的《龙族》看, 我当时看上瘾了,一直看完了才发现这才是第一部,后面还有好几部。 ...
    七禾希阅读 2,755评论 0 0
  • 体裁(短诗) 一阵风吹过 从不驻足 似手没有感觉 春暖花开 转瞬已是花凋叶黄 好短的季节 记得他们昨天还是美女帅哥...
    向春光原创文学阅读 1,111评论 2 7
  • 先看一看行业先锋的看法,他说现在V商是目前中国唯一让穷人可以逆袭的行业,没有之一。我个人表示赞同。什么样的穷...
    熙熙Breathe阅读 1,670评论 0 2
  • 如同一双松松垮垮的拖鞋,承受着生活的压力,还要接受与现实的摩擦,唯有深夜才有片段属于自己的幻想。
    曾曾曾_b0f1阅读 1,287评论 0 1